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出彩师院人(名师篇)—— 于海博:教育路上的“有心人”

发布日期:2016-05-15    作者:     来源:     

梁启超曾说:“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文学院于海博就是这样一位与学生课上论道,课下交流的仁师。她是师者的楷模,学生的榜样,是教育路上的“有心人”。

负责担当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从选择教师职业起,她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于海博大学毕业后就到沧州师专任职,最初担任辅导员工作。初到学校任职,她与学生年龄相仿,但是她却把自己当成了学生的“家长”,将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学生工作中:学生生病了,她嘘寒问暖,悉心照料;思想苦闷了,她耐心进行疏导开解;经济上有了困难,她慷慨解囊帮他们度过难关。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直到今天仍和毕业多年的学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联系。

孜孜求学

好老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要想给学生提供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于海博工作的指向标。为了快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展学术视野,她开始积极寻求深造机会。2007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经过三年苦读,于2010年顺利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实现了她人生的一大飞跃。2013年,又通过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跟随著名学者詹福瑞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使得她专业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学术视野也获得了极大开拓。同时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则让她努力调整自己的教风教态,力求融汇众家之所长,终于形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个人教学风格。

传道育人

古人常将师、父并称,并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不是在单纯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更主要是因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光是专业知识,还包括做人、处事的道理。于海博充分利用古文学的艺术美和感染力来开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她有意识地指导阅读,做古人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努力将那些在今天依然能对学生形成有益引导的生活经验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思考,完成个人情感和道德的升华。

探索改革

于海博老师和她的团队关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力求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的时间制作了二十多个多媒体课件,并参加了河北省第十一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全国第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获得了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2013年该项目申报河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当她用这种全新理念和全新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后,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同时她也因此多次在年终考评中获得优秀。

二十年的任教,使得她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文学院院长吴艳华称赞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谦逊有礼,勤谨踏实,课间经常可以看到她向同样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的商隶君老师、孙云英老师等前辈虚心求教,研读教材、撰写教案、备课上课也都非常认真。而我的感受也得到了多方认证,多年来,海博的课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和学生的好评,年终考核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私下和我聊天时,提起于老师总是赞不绝口。她是踏实奋进的海博,更是我们师院教师的榜样。”

上一篇:出彩师院人(名师篇)——刘树允:博学温良 画如其人

下一篇:四尊景观石成功在我校“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