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网站地址

当前位置: 首页 > JDB电子网站地址 > 正文

JDB电子官网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31    作者:     来源:     

                                                                                                                                                                      

JDB电子官网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JDB电子官网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

0二一年十二月

 


  

JDB电子官网概况 1

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4

1 202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4

1.1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4

1.1.1 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4

1.1.2 毕业生分学历学院分布 5

1.1.3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6

1.1.4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分布 7

1.1.5 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 9

1.1.6 特殊身份毕业生分布 10

1.1.7 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 11

1.2 毕业生毕业去向 12

1.2.1 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12

1.2.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毕业去向分布 13

1.2.3 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列表) 14

1.3 毕业生就业流向 15

1.3.1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不含升学) 15

1.3.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地域流向分布 16

1.3.4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17

第二部分 就业工作特点 18

       2.1就业创业还完成如下特色工作 18

2.1.1坚持就业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8

2.1.2积极落实政策性就业 19

2.1.3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21

2.1.4创新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22

2.2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23

2.2.1 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23

2.2.2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 23

第三部分 就业相关分析 29

3.1 收入分析 29

3.2 专业相关度分析 30

3.3 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析 32

3.4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 33

3.5用人单位招聘时注重的毕业生因素分析 33

3.6 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各项工作的满意度 34

部分 就业工作努力方向 34

 

 


JDB电子官网概况

JDB电子官网坐落于河北省东部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学校更名为沧州师范学校,1984年升建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沧州地区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与沧州师范学校、沧州农业机械工程学校、沧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10年3月升建为JDB电子官网。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砥砺前行。沧州师院在困境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一代又一代师院人锲而不舍地追求、思索并实践着,在建设和发展中凝炼成“明德、博学、知行、日新”的校训和“孜孜以求、团结奉献、精益求精、敢于胜利”的师院精神。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规划用地1028亩,现已完成713亩的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6.82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48个,校外实习基地180个;固定资产总值4.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973.49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万册,纸质期刊1200余种,电子图书300万册,有19个数字资源数据库。校园网全面覆盖教学与办公区。

学校现有有教职工1024名,其中专任教师78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4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669人,其中博士43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外聘教师116人,并聘请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52个。形成以师范专业为基础,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2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10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校级一流专业,21个科学研究平台。化学专业是教育厅首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与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仪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省级精品课,《大学语文》《英语口语》等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承建了沧州产业发展研究院,JDB电子官网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批首批国家基地。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计划”,跨学科组建优质团队,着力打造国家级科研教育平台3个;建有省市级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共26个。作为“国家重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试点工作实施单位”和“河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为政府制定鸟类保护政策、国际间候鸟保护合作及鸟类传染疾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目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4067多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541篇,被SCI、EI等重要检索期刊收录论文15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9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42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60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我校共有实践基地246个,其中师范类实践基地106个,非师范类140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9月,我校开展实习生赴新疆援疆实习工作,在新疆轮台县建立实习基地,截止目前,已派出的124名实习学生,受到轮台中小学、幼儿园和当地教育局一致好评。

学校坚持引进优质留学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英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40余所知名高校结为友好学校,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书及备忘录;同时,积极开拓教育对外开放渠道,为学历提升、文化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拓宽途径、提供便利。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利用齐越教育馆、野生动物标本馆、文字博物馆、洪昌美术馆、校史馆、图书馆和体育训练馆,打造“赤橙金绿青蓝紫”七色育人文化,围绕“三全育人”形成了”十大育人”体系的工作格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被团中央授予“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优秀组织奖;先后获得“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基地”、首批“河北省青年普法志愿者培训基地”“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河北省献血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团省委、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和省预防办联合命名为“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培训基地”;齐越大讲堂被评为河北省第一批高校文化讲坛;《JDB电子官网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办学成绩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办学成就。

 

 

 

 

 

 

 

 

 

 

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1 202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校2021届各类毕业生4344人,其中专科生1169人,本科生3175人。截止到20211215日,全校总就业人数412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5.03%,其中本科生就业301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4.93%;专科生就业110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5.03%。

1.1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1.1.1 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

2021届本科生3175中男生916人,占28.85%,女生2259人,占71.15%;专科生1169人中男生186人,占15.91%,女生983人,占84.09%。

 

 

1-1-1毕业生学历、性别分布图

1.1.2 毕业生分学历学院分布

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7个学院,其中美术学院、教育学院、经管学院人数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14.99%、12.94%、8.83%。

学院

计数

占比

美术学院

394

14.99%

教育学院

340

12.94%

经济管理学院

232

8.83%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155

5.90%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176

6.70%

生命科学学院

158

6.01%

化学与化工学院

162

6.16%

体育学院

174

6.6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71

6.51%

文学院

202

7.69%

商学院

160

6.09%

外国语学院

167

6.35%

数学与统计学院

143

5.44%

马克思主义学院

124

4.72%

音乐学院

108

4.11%

政史学院

142

5.40%

齐越传媒学院

167

6.35%

 

          

1-1-2-1本科毕业生学院分布

学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14个学院,其中青县分校、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数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34.64%、12.15%、8.81%、8.81%。

学院

计数

占比

青县分校

405

34.64%

美术学院

142

12.15%

音乐学院

103

8.81%

外国语学院

103

8.81%

经济管理学院

38

3.25%

文学院

52

4.45%

体育学院

84

7.19%

数学与统计学院

65

5.5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1.37%

政史学院

34

2.91%

教育学院

41

3.51%

马克思主义学院

31

2.65%

化学与化工学院

29

2.48%

生命科学学院

26

2.22%

 

1-1-2-2专科毕业生学院分布

 

1.1.3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涵盖9个学科门类,其中艺术学688人;工学469人;理学503人;管理学392人;教育学404人;文学409人;法学160人;历史学106人;农学44人

 

1-1-3本科生学科门类分布图

1.1.4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分布

2021届本科毕业生3175人,共有39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中数量在前三位的专业是美术学327人,汉语言文学172人,学前教育170人

序号

专业方向

计数

占比

1

美术学

327

10.30%

2

汉语言文学

172

5.42%

3

学前教育

170

5.35%

4

英语

167

5.26%

5

财务管理

163

5.13%

6

思想政治教育

124

3.91%

7

小学教育

119

3.75%

8

体育教育

115

3.62%

9

音乐学

108

3.40%

10

历史学

106

3.34%

1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04

3.28%

12

化学

93

2.93%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2

2.90%

14

市场营销

87

2.74%

1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6

2.39%

16

酒店管理

73

2.30%

17

通信工程

71

2.24%

18

生物科学

70

2.20%

19

网络与新媒体

70

2.20%

20

电子商务

69

2.17%

21

视觉传达设计

67

2.11%

22

物理学

67

2.11%

23

舞蹈表演

59

1.86%

24

广播电视编导

58

1.83%

25

应用心理学

51

1.61%

26

生物技术

44

1.39%

27

园林

44

1.39%

28

机械电子工程

41

1.29%

29

软件工程

41

1.29%

30

播音与主持艺术

39

1.23%

31

统计学

39

1.23%

32

信息工程

38

1.20%

33

自动化

38

1.20%

34

物联网工程

37

1.17%

35

政治学与行政学

36

1.13%

36

应用化学

35

1.10%

37

化学工程与工艺

34

1.07%

38

书法学

30

0.94%

39

电机电器智能化

1

0.03%

 

1-1-4-1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2021届专科毕业生1169人,共有20个专业,其中毕业生中数量在前三位的专业是学前教育446人,艺术设计113人,英语教育81人。

序号

专业方向

计数

占比

1

学前教育

446

38.15%

2

艺术设计

113

9.67%

3

英语教育

81

6.93%

4

数学教育

65

5.56%

5

体育教育

65

5.56%

6

舞蹈表演

59

5.05%

7

语文教育

52

4.45%

8

音乐教育

44

3.76%

9

会计

38

3.25%

10

历史教育

34

2.91%

11

思想政治教育

31

2.65%

12

化学教育

29

2.48%

13

美术教育

29

2.48%

14

生物教育

26

2.22%

15

商务英语

22

1.88%

16

社会体育

18

1.54%

17

软件技术

11

0.94%

18

计算机网络技术

3

0.26%

19

计算机应用技术

2

0.17%

20

应用艺术设计

1

0.09%

 

 

 

1-1-4-2专科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1.1.5 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

2021届毕业生省内生源以沧州地区学生最多,为989人,占22.77%;以承德市学生最少,为156人,占3.59%。

2021届省外毕业生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山西省学生最多,为39人;以青海学生最少,为1人。

 

序号

地域人数分布

省份

人数

占比

1

沧州

河北省3974人

989

22.77%

2

保定

562

12.94%

3

邯郸

399

9.19%

4

石家庄

380

8.75%

5

唐山

379

8.72%

6

张家口

270

6.22%

7

邢台

274

6.31%

8

廊坊

245

5.64%

9

衡水

161

3.71%

10

承德

156

3.59%

11

秦皇岛

159

3.66%

12

山西

 

39

0.90%

13

内蒙古

 

29

0.67%

14

山东

 

33

0.76%

15

河南

 

25

0.58%

16

陕西

 

21

0.48%

17

安徽

 

24

0.55%

18

湖北

 

20

0.46%

19

辽宁

 

17

0.39%

20

黑龙江

 

18

0.41%

21

天津

 

16

0.37%

22

江苏

 

16

0.37%

23

吉林

 

15

0.35%

24

广东

 

9

0.21%

25

湖南

 

15

0.35%

26

重庆

 

14

0.32%

27

贵州

 

15

0.32%

28

四川

 

15

0.35%

29

甘肃

 

4

0.09%

30

新疆

 

4

0.09%

31

云南

 

3

0.07%

32

宁夏

 

2

0.05%

33

江西

 

16

0.37%

34

青海

 

1

0.02%

1-1-5外生源分布图

1.1.6 特殊身份毕业生分布

2021届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为汉族4088人,主要有满族、回族等11个少数民族学生,其中满族学生156人,回族学生57人,蒙古族26人

2021届毕业生政治面貌大部分为共青团员3989人,其中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共计40人,群众为315人。

 

 

 

 

 

 

 

1-1-6特殊身份毕业生分布图

1.1.7 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女生最多的三个专业是美术学学前教育、英语;男生最多的三个专业是美术学、体育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女生最少的三个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男生最少的三个专业是学前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生物技术 

 

1-1-7-1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

2021届专科毕业生中女生最多的三个专业是学前教育、艺术设计、英语教育;男生最多的三个专业是艺术设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女生最少的三个专业是体育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体育;男生最少的三个专业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

 

 

1-1-7-2专科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

1.2 毕业生毕业去向

1.2.1 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截止202112月10日,2021届毕业生总体去向:就业(不含升学)3349人,占77.09%;升学779人,占17.93%;待就业206人,占4.7%。

序号

毕业去向

计数

1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2611

2

升学

779

3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383

4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54

5

待就业

206

6

应征义务兵

39

7

自由职业

24

8

地方基层项目

12

9

自主创业

4

10

不就业拟升学

10

11

国家基层项目

22

 

 

1-2-1 毕业生去向分布图

1.2.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毕业去向分布

2021届毕业生中截止到202112月10日我校本科就业2837人,升学177人,待就业161人;专科就业512人,升学602人,待就业55人。

 

 

 

 

 

1-2-2 分学历层次毕业生去向分布

1.2.3 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列表)

各专业(大类)毕业去向落实率

本科毕业人数

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

本科就业人数

农学

44

97.73%

43

历史学

106

94.34%

100

法学

160

96.25%

154

工学

469

85.71%

402

艺术学

688

96.66%

665

管理学

392

96.17%

377

理学

503

95.03%

478

教育学

404

97.03%

392

文学

409

98.53%

403

合计

3175

94.93%

3014

 

 

          

1.3 毕业生就业流向

1.3.1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不含升学)

就业地区省份分布

专科就业人数

占比

本科就业人数

占比

就业人数小计

占比

11北京市

28

5.53%

197

7.03%

225

6.80%

12天津市

4

0.79%

83

2.96%

87

2.63%

13河北省

459

90.71%

2226

79.39%

2685

81.12%

14山西省

0

0.00%

24

0.86%

24

0.73%

15内蒙古自治区

0

0.00%

15

0.53%

15

0.45%

21辽宁省

0

0.00%

10

0.36%

10

0.30%

22吉林省

0

0.00%

7

0.25%

7

0.21%

23黑龙江省

0

0.00%

7

0.25%

7

0.21%

31上海市

0

0.00%

9

0.32%

9

0.27%

32江苏省

0

0.00%

20

0.71%

20

0.60%

33浙江省

0

0.00%

22

0.78%

22

0.66%

34安徽省

0

0.00%

15

0.53%

15

0.45%

35福建省

1

0.20%

4

0.14%

5

0.15%

36江西省

0

0.00%

2

0.07%

2

0.06%

37山东省

3

0.59%

28

1.00%

31

0.94%

41河南省

0

0.00%

7

0.25%

7

0.21%

42湖北省

1

0.20%

16

0.57%

17

0.51%

43湖南省

0

0.00%

7

0.25%

7

0.21%

44广东省

1

0.20%

12

0.43%

13

0.39%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0

0.00%

1

0.04%

1

0.03%

50重庆市

2

0.40%

3

0.11%

5

0.15%

51四川省

2

0.40%

18

0.64%

20

0.60%

52贵州省

4

0.79%

5

0.18%

9

0.27%

54西藏自治区

0

0.00%

3

0.11%

3

0.09%

61陕西省

0

0.00%

16

0.57%

16

0.48%

62云南省

0

0.00%

5

0.18%

5

0.15%

63宁夏

0

0.00%

3

0.11%

3

0.09%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0.20%

39

1.39%

40

1.21%

合计

506

100.00%

2804

100.00%

3310

100.00%

 

 

 

 

 

 

 

 

1-3-1-1毕业生就业总体流向

1.3.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地域流向分布

 

就业地区类型分布

专科就业人数

占比

本科就业人数

占比

就业人数小计

占比

1直辖市

32

6.25%

292

10.29%

324

9.67%

2省会城市

11

2.15%

294

10.36%

305

9.11%

3计划单列市

0

0.00%

10

0.35%

10

0.30%

4地级市

127

24.80%

1245

43.88%

1372

40.97%

5县级市

342

66.80%

106

3.74%

448

13.38%

6县

234

45.70%

890

31.37%

1124

33.56%

合计

512

100.00%

2837

100.00%

3349

100.00%

 

1-3-2-1毕业生就业总体流向统计表

就业地区东中西分布

专科就业人数

占比

本科就业人数

占比

就业人数小计

占比

东部

502

98.05%

2673

94.22%

3175

94.80%

西部

9

1.76%

93

3.28%

102

3.05%

中部

1

0.20%

71

2.50%

72

2.15%

合计

512

100.00%

2837

100.00%

3349

100.00%

 

 1-3-2-2毕业生就业总体流向统计图

1.3.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专科就业人数

各分部占比

本科就业人数

各分部占比

就业人数小计

各分部占比

采矿业

0

0.00%

17

0.60%

17

0.5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

0.00%

53

1.87%

53

1.58%

房地产业

2

0.39%

25

0.88%

27

0.8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

0.78%

73

2.57%

77

2.30%

国际组织

0

0.00%

1

0.04%

0

0.00%

建筑业

4

0.78%

104

3.67%

108

3.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0.20%

46

1.62%

47

1.40%

教育

461

90.04%

1098

38.70%

1559

46.55%

金融业

0

0.00%

29

1.02%

29

0.8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8

1.56%

132

4.65%

139

4.15%

军队

0

0.00%

2

0.07%

2

0.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

0.00%

72

2.54%

72

2.15%

农、林、牧、渔业

1

0.20%

24

0.85%

25

0.75%

批发和零售业

9

1.76%

277

9.76%

286

8.5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0.20%

56

1.97%

57

1.70%

卫生和社会工作

4

0.78%

40

1.41%

44

1.3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

0.78%

175

6.17%

179

5.3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0.39%

183

6.45%

185

5.52%

制造业

2

0.39%

223

7.86%

225

6.72%

住宿和餐饮业

1

0.20%

54

1.90%

55

1.6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

0.00%

65

2.29%

65

1.94%

其他

8

1.56%

89

3.14%

66

1.97%

合计

512

100.00%

2837

100.00%

3349

100.00%

 

                            1-3-3毕业生分性别就业行业

1.3.4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专科就业人数

各分部占比

本科就业人数

各分部占比

就业人数小计

各分部占比

部队

0

0.00%

4

0.14%

4

0.12%

城镇社区

18

3.52%

9

0.32%

27

0.81%

高等教育单位

2

0.39%

17

0.60%

19

0.57%

国有企业

2

0.39%

57

2.01%

59

1.76%

机关

1

0.20%

57

2.01%

58

1.73%

科研设计单位

0

0.00%

9

0.32%

9

0.27%

农村建制村

0

0.00%

13

0.46%

13

0.39%

其他

371

72.46%

1128

39.76%

1499

44.76%

其他企业

19

3.71%

895

31.55%

914

27.29%

其他事业单位

17

3.32%

85

3.00%

102

3.05%

三资企业

0

0.00%

8

0.28%

8

0.24%

医疗卫生单位

0

0.00%

15

0.53%

15

0.45%

中初教育单位

82

16.02%

540

19.03%

622

18.57%

合计

512

100.00%

2837

100.00%

3349

100.00%

 

1-3-4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第二部分 就业工作特点

2.1就业创业还完成如下特色工作

2021年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还完成如下特色工作:

2.1.1坚持就业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优化课程体系,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公共课程渗透,专业课程延展,创业课程强化”的育人路径: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基础》两门公共必修课,把就业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设计以国家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成长观、职业观、就业观;各学院专业课程要在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强化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专业培训师等为学生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和生涯规划、职场经验分享等方面的讲座。

2)发挥竞赛功能,激发学生创业潜力

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理念,积极筹办、组织、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各层次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以创新创业类竞赛为重要切入点,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过程,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就业育人质量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坚持教学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积极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创业就业教研室,组织好集体备课;继续组织集体培训项目,联合双创工作成熟的高校或合作企业完成1-2场次高质量、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进修活动。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充实创新创业导师师资库,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多元化生涯发展支持体系;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发挥榜样作用。

2.1.2积极落实政策性就业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各学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政策的宣传,引导青年学生从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情怀,鼓励学生到脱贫攻坚一线、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业;依托我校就业信息网、QQ、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平台等传媒手段,结合线下宣传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

2)发动好政策性就业工作

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性项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关注“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工作,鼓励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做好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3)继续助推毕业生升学深造

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对各学院考研、专升本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助推毕业生升学深造,继续保持我校考研率、专升本率高的优势。各学院要继续抓住国家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的政策优势,调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力量对专升本和考研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为毕业生升学深造提供信息和服务;进一步做好国外留学项目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为毕业生赴海外留学提供积极支持。

4)做好征兵工作

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大学生的兵役登记和应征入伍咨询工作,细致推送退伍复学、学费减免和补偿等政策信息;学校和各学院利用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征兵工作宣传动员,组织“2021征兵工作启动仪式”,激发我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1.3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1)加强校园招聘服务力度

坚持线上与线下招聘服务相结合,搭建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降低疫情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于4月23日至5月23日、11月16日至12月16日举办毕业生网络双选会;各学院举办一场以上专场招聘活动,由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提供指导与服务;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公众号、就业工作服务QQ群、微信群等渠道向离校未毕业的学生持续推送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不间断的网络就业服务。

2)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京、津、冀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邀请重点企业及单位来校招聘及合作,积极联系走访相关企业,开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新型就业市场,特别是要积极向北京、天津、河北省范围内输送人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进行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合作关系。坚持全员全程抓就业理念,各学院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主动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共建实践及就业基地;引导教师发动社会资源,开发就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实现多元化、新领域、新形态就业。

3)强化困难群体帮扶

全面梳理我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与服务,直接听取和解答他们在择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做好毕业生求职补贴、毕业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工作,落实好国家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政策。

2.1.4创新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1)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宣传月”活动

2021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宣传月活动,举全校之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线下招聘会、企业宣讲进校园、企业展示长廊、利用国家、地方及学校就业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政策宣传信息,营造良好的校园就业创业氛围。

2)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增设平台服务功能,融职位信息发布、在线宣讲、简历投递、网络面试、网络签约等功能于一体,向学生提供“7×24”小时就业服务;用好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资源,优化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精确采集岗位需求和求职意向,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优势,积极对接北京、天津等地区的就业资源。

3)加强就业数据统计工作

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建立就业数据统计标准化管理机制,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把握就业去向落实率。继续实施毕业生就业进展周报告制度,各学院对202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对学生就业状况、就业意愿进行登记备案,加强就业状况分析研判。按照河北省有关政策,做好2021届毕业生派遣和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上报,做好日常就业手续办理和咨询解答。

4)全面启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

成立大学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中心,同时对接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对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形成就业质量调查报告,发挥就业的杠杆作用,对我校招生、专业设置与整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2.2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2.2.1 毕业生对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在毕业生中随机抽取800名学生做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6份。同时采取了网络问卷形式,大部分就业学生参与度很高,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具体情况如下: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600

136

34

6

77.4%

17.6%

4.3%

0.7%

 

 

 

2-2-1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2.2.2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

对企业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电话沟通,有122家企业参与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JDB电子官网用人单位调查表

 

问题一、您单位所在地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直辖市

 21.31%

26

2

沿海开放城市

 3.28%

4

3

内地省会城市

 2.46%

3

4

地级城市

 57.38%

70

5

县城

 13.93%

17

6

其他

 1.64%

2

 

 

问题二、单位性质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民营企业

 93.44%

114

2

外资企业

 0.82%

1

3

港澳台企业

 0%

0

4

事业单位

 0%

0

5

国家机关

 0.82%

1

6

非营利组织

 4.92%

6

 

 

问题三、单位所属主要行业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采矿业

 0%

0

2

农、林、牧、渔业

 0.82%

1

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

0

4

制造业

 10.66%

13

5

批发、零售和贸易业

 8.2%

10

6

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邮政业

 0.82%

1

7

建筑业

 3.28%

4

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0%

0

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4.75%

18

10

金融业

 1.64%

2

11

住宿餐饮和旅游业

 1.64%

2

12

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56%

8

13

房地产业

 8.2%

10

14

文化、体育、娱乐业

 6.56%

8

1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4%

2

16

教育

 35.25%

43

17

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0%

0

18

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

 0%

0

 

 

问题四、单位人员规模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50人以下

 38.52%

47

2

50—99

 18.03%

22

3

100—499

 18.03%

22

4

500—999

 12.3%

15

5

1000—4999

 8.2%

10

6

5000人及以上

 4.92%

6

 

 

问题五、贵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有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校园招聘会

 86.07%

105

2

社会专门人才招聘会

 1.64%

2

3

依托招聘机构(网站)

 4.92%

6

4

劳务派遣

 0%

0

5

校内网站发布信息招聘

 4.92%

6

6

在实习生(见习)中选拔

 2.46%

3

 

 

问题六、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的因素是哪些

总票数:314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学历

 14.65%

46

2

专业

 20.7%

65

3

性别

 0.64%

2

4

相貌

 2.55%

8

5

学习成绩

 4.14%

13

6

学生干部

 1.91%

6

7

获奖情况

 0%

0

8

个人能力

 33.12%

104

9

面试表现

 16.56%

52

10

生源所在地

 1.91%

6

11

个人爱好特长

 3.82%

12

 

 

问题七、未来三年,贵单位对人才学历需求最多的学历层次是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高中及以下

 0%

0

2

专科(高职)

 33.61%

41

3

本科

 65.57%

80

4

硕士研究生

 0.82%

1

 

 

问题八、我校毕业生在贵单位的流动情况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很多

 5.74%

7

2

较多

 13.11%

16

3

一般

 37.7%

46

4

较少

 27.87%

34

5

没有

 15.57%

19

 

 

问题九、我校毕业生在贵单位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完全胜任

 32.79%

40

2

大部分能胜任

 67.21%

82

3

大部分不能胜任

 0%

0

 

 

问题一十零、贵单位对所招聘的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程度是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很满意

 40.98%

50

2

满意

 53.28%

65

3

一般

 4.92%

6

4

不满意

 0%

0

5

很不满意

 0.82%

1

 

 

问题一十一、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评价

总票数:1236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很差

专业知识

34.13% (43)

53.97% (68)

11.11% (14)

0% (0)

0.79% (1)

实践操作能力

28.23% (35)

52.42% (65)

19.35% (24)

0% (0)

0% (0)

创新精神

30.89% (38)

42.28% (52)

25.2% (31)

1.63% (2)

0% (0)

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29.84% (37)

48.39% (60)

21.77% (27)

0% (0)

0% (0)

团队合作意识

34.15% (42)

48.78% (60)

17.07% (21)

0% (0)

0% (0)

外语水平

24.39% (30)

37.4% (46)

34.96% (43)

3.25% (4)

0% (0)

计算机能力

30.08% (37)

43.09% (53)

26.02% (32)

0.81% (1)

0% (0)

解决问题能力

31.45% (39)

45.16% (56)

22.58% (28)

0.81% (1)

0% (0)

人际沟通能力

33.87% (42)

49.19% (61)

16.94% (21)

0% (0)

0% (0)

适应能力

35.25% (43)

49.18% (60)

15.57% (19)

0% (0)

0% (0)

 

 

问题一十二、您对我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是否满意

总票数:122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很满意

 52.46%

64

2

满意

 43.44%

53

3

一般

 4.1%

5

4

不满意

 0%

0

5

很不满意

 0%

0

 

 

问题一十三、请您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做出具体评价

总票数:614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招聘信息发布及时性

56.56% (69)

37.7% (46)

5.74% (7)

0% (0)

校园招聘活动组织情况

56.56% (69)

39.34% (48)

4.1% (5)

0% (0)

对毕业生的鉴定、推荐

52.03% (64)

41.46% (51)

6.5% (8)

0% (0)

对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53.23% (66)

41.13% (51)

5.65% (7)

0% (0)

就业手续的办理

52.85% (65)

42.28% (52)

4.88% (6)

0% (0)

 

 

 

 

 

问题一十四、为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该

总票数:323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18.27%

59

2

强化专业实践环节

 21.05%

68

3

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需要

 6.19%

20

4

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

 3.41%

11

5

加强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4.86%

48

6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

 7.43%

24

7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7.43%

24

8

提升大学生人文社科素养

 3.1%

10

9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6.19%

20

10

加强校企合作

 12.07%

39

2-2-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调查问卷情况

第三部分 就业相关分析

3.1 收入分析

2021届1000名毕业生的的收入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825张,具体关于薪资问题情况如下:

2021年5月份毕业前期待月薪1500-2500元的有8人,期待月薪2500-4000元的699人,期待月薪4000-7000元的103人,期待月薪7000元以上的15人。而工作后的实际工资水平为1500-2500元的有76人,月薪2500-4000元的668人,月薪4000-7000元的65人,月薪7000元以上的只有10人。现实收入与毕业生的期待收入有差距,现实月薪收入要低于期待的收入水平。

 

 

薪资(元)

1500-2500

2500-4000

4000-7000

7000以上

期待月薪人数

8

699

103

15

实际月薪人数

76

674

65

10

 

 

3-1毕毕业生期待薪资与毕业后实际薪资的比较

3.2 专业相关度分析

我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175人,其中考入研究生院校的有177人,就业2837人,其中当兵33人。

从数据上看英语、舞蹈表演、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相关度最高,物理学、统计学等专业的专业相关度较低。

专业方向

就业人数

对口人数

相关率

英语

162

138

85.19%

舞蹈表演

59

48

81.36%

小学教育

116

93

80.17%

学前教育

163

130

79.75%

自动化

29

23

79.31%

美术学

325

247

76%

酒店管理

65

49

75.38%

电子商务

68

50

73.53%

汉语言文学

170

123

72.35%

思想政治教育

118

85

72.03%

物联网工程

31

22

70.97%

通信工程

64

45

70.3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9

41

69.49%

体育教育

113

75

66.37%

数学与应用数学

102

67

65.69%

化学

86

56

65.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3

51

61.45%

音乐学

105

63

60.00%

市场营销

85

49

57.65%

机械电子工程

35

20

57.14%

生物科学

66

36

54.55%

信息工程

32

17

53.13%

化学工程与工艺

30

15

50.00%

园林

43

21

48.84%

软件工程

38

18

47.37%

历史学

100

47

47.00%

应用化学

32

15

46.88%

财务管理

158

72

45.57%

生物技术

41

18

43.90%

应用心理学

50

21

42.00%

网络与新媒体

70

29

41.43%

统计学

34

14

41.18%

物理学

67

27

40.30%

 

3-2-1本科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我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共计1169人,其中602人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6人当兵,就业506人,待就业55人。从数据上看,升学占很大一部分,就业与专业锲合度较高的有学前教育、会计、计算机、市场营销,目前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缺口还是很大,计算机和网络成为热门,就业形势看涨。

专业方向

就业人数

对口人数

相关率

学前教育

427

356

83.37%

会计

37

30

81.08%

数学教育

62

50

80.64%

软件技术

11

8

72.73%

思想政治教育

31

22

70.97%

生物教育

25

17

68.00%

语文教育

51

34

66.67%

计算机网络技术

3

2

66.67%

商务英语

21

13

61.90%

体育教育

55

33

60.00%

舞蹈表演

55

32

58.18%

历史教育

34

19

55.88%

音乐教育

44

24

54.44%

英语教育

80

43

53.75%

美术教育

29

15

51.72%

商务英语

21

10

47.62%

化学教育

28

13

46.43%

3-2-2专科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3.3 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析

2021届大多数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就业,沧州市与石家庄市为毕业生净流入区。部分去省外就业的,工作所在地排名前两位的地点是北京市和天津市。反映出毕业生在工作所在地的选择上首选距离家比较近的大中城市就业。

 

3-3-1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布(省内)

 

3-3-2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布(省外)

3.4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

我校自2014年以来,升学率在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0%左右,2021届毕业生考研177人,专升本602人,除了反映出我校教学水平稳中有进外,还说明无论是专科毕业生还是本科毕业生都希望通过升学拿到高一层次的学历,以学历优势做为未来就业竞争的必要条件。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毕业去向落实率

88.70%

85.92%

90.87%

92.89%

93.74%

84.01%

93.23%

95.03%

升学率

25.76%

21.16%

19.95%

18.82%

17.91%

19.76%

20.38%

17.93%

 

3-4-1我校2014-2021年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升学率变化趋势

3.5用人单位招聘时注重的毕业生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看重的前五项因素是个人能力、面试表现、学习成绩、专业、学历。可见,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毕业生个人综合能力以及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所具备的素质,在校期间知识的传授与人才的全面培养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的因素是哪些

总票数:314

编号

投票选项

投票比例

票数

1

学历

 14.65%

46

2

专业

 20.7%

65

3

性别

 0.64%

2

4

相貌

 2.55%

8

5

学习成绩

 4.14%

13

6

学生干部

 1.91%

6

7

获奖情况

 0%

0

8

个人能力

 33.12%

104

9

面试表现

 16.56%

52

10

生源所在地

 1.91%

6

11

个人爱好特长

 3.82%

12

3-5-1用人单位招聘时注重的毕业生因素

3.6 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各项工作的满意度

请您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做出具体评价

总票数:614

评价指标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招聘信息发布及时性

56.56% (69)

37.7% (46)

5.74% (7)

0% (0)

校园招聘活动组织情况

56.56% (69)

39.34% (48)

4.1% (5)

0% (0)

对毕业生的鉴定、推荐

52.03% (64)

41.46% (51)

6.5% (8)

0% (0)

对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53.23% (66)

41.13% (51)

5.65% (7)

0% (0)

就业手续的办理

52.85% (65)

42.28% (52)

4.88% (6)

0% (0)

 

3-6-1用人单位对我校各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部分 就业工作努力方向

2022年是我校综合改革提升年,改革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机遇和突破口。我们要下更大决心、下更大力度,持续攻坚,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发力点,全面总结特殊条件下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工作经验,推进、提升、做实我校就业工作首先,我们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就业工作有高度;其次,全员参与,协同发力,让就业工作有力度;最后,三分部署,七分督导,让就业工作有温度。通过对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的分析,在2022年的工作中,我校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积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

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培育和维护学校专业特色就业资源,协同做好分大类、分行业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各学院举办一场以上专场招聘活动,由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提供指导与服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邀请重点企业及单位来校招聘及合作,积极联系走访相关企业,开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新型就业市场;坚持全员全程抓就业理念,各学院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主动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共建实践及就业基地;引导教师发动社会资源,开发就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除继续巩固本地就业基地外,积极联系市外、省外企事业单位,继续深入推进与各就业创业基地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促进网络招聘市场建设

大力推进校园网络招聘市场建设,用好“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资源,优化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精确采集岗位需求和求职意向,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建设维护好本地本校用人单位需求库,及时发布专业设置和生源信息;积极开展网络招聘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开展校园招聘,促进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提高招聘成功率;维护及完善平台服务功能,除就业信息网以外,利用就业公众号、就业工作服务qq群、微信群等渠道向离校未毕业的学生持续推送招聘信息,在重点时期(春招、毕业季、秋招)向学生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就业服务。

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招聘服务

为中小企业进校招聘提供便利,积极配合参与“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大会”、“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举办中小企业专场招聘,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助力学生充分就业;用足用好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做好社会保险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宣传及指导工作。

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向毕业生提供场地设施和孵化服务,指导创业团队争取各类创业优惠政策,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组织好 “互联网+”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切实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完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发布、解读、项目对接等服务。组织专家、校友作为双创导师深入校园进行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实践指导,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到基层创业就业。

二、认真落实政策性就业

发动好政策性就业工作

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性项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关注“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工作,鼓励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对接配合各地组织部门,开展好选拔推荐工作。

继续助推毕业生升学深造

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对各学院考研、专升本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助推毕业生升学深造,继续保持我校考研率、专升本率高的优势。各学院要继续抓住国家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的政策优势,调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力量对专升本和考研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为毕业生升学深造提供信息和服务;进一步做好国外留学项目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为毕业生赴海外留学提供积极支持。

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落实“两征两退”改革要求,配合兵役机关制定征兵工作方案,做好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参军入伍工作。密切军地协同,加强征兵工作站建设,办好征兵宣传教育进校园等活动,畅通入伍绿色通道,进一步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精准征集,提高毕业生入伍数量;做好大学生的兵役登记和应征入伍咨询工作,细致推送退伍复学、学费减免和补偿等政策信息;学校和各学院要利用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征兵工作宣传动员,组织“2022征兵工作启动仪式”,激发我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宣传月”活动

计划于春季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宣传月活动,举全校之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线上线下招聘会、企业宣讲进校园、企业展示长廊、利用国家、地方及学校就业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政策宣传信息,营造良好的校园就业创业氛围。统筹就业工作安排,响应国家“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工作,精心组织相关就业活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

配齐配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分别以教学教研、创业项目、竞赛项目为核心搭建跨学科、跨专业双创师资团队,打造“双创专项训练、创客活动实践、创新创业实战、双创大赛演练、校企合作开发”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就业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强化创业就业课程建设,探索打造“专业+双创”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立足全过程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

强化困难群体帮扶

全面梳理我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与服务,直接听取和解答他们在择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做好毕业生求职补贴、毕业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工作,落实好国家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政策。

 四、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一)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育人项目开发、就业政策培训、“互联网+就业指导”抖音微课、就业指导“名师金课”、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重点领域就业引导,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国际组织等领域就业创业。各学院要组织开展一次以上就业育人讲座活动,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

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

加强培训人员登记及管理,将参与就业创业师资培训与就业创业课程讲授、竞赛项目指导等相关工作挂钩,培养专业化、专职化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坚持“市场导向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指导思想,结合就业育人项目面向学生开展项目制培训、新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培养毕业生掌握全媒体运营、连锁经营管理、互联网营销等新职业、新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加强就业政策及就业权益保护培训,帮助毕业生快就业、稳就业,引导毕业生诚信求职,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防范招聘欺诈、“培训贷”陷阱等;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实现创新创业证毕业生持证率100%全覆盖。

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院系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对各学院就业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督查、通报、约谈、问责机制;开展就业工作总结评比表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工作创新,对征兵动员、基层就业教育、考研组织、院系招聘活动等工作成效显著者予以经费支持和奖励,鼓励先进,激励全员关心支持就业工作;加强竞赛激励机制,将竞赛成绩与学分挂钩,同时要求创业就业导师必须承担竞赛指导工作,并纳入考核指标,参与评价表彰。

做好2022年度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既要正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又要看到做好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与重要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学校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JDB电子官网2022年维修电料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下一篇:2020 年度单位决算公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