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网站地址

当前位置: 首页 > JDB电子网站地址 > 正文

2017-2018学年JDB电子官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8-12-20    作者:     来源:     

2017-2018学年JDB电子官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晰办学思路,确定办学定位,科学制定并实施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和优势。

(二)学校定位与规划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办学定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制定了《JDB电子官网2016—2020年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学院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成立了“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和“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加强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指导和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办学目标定位:努力建设优秀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应用型。办学层次定位:着力发展本科教育,适度保留专科教育,适时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沧州,面向京津冀。学科专业定位:以文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为基础,积极发展新兴应用学科,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并强调地方性、应用型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设有42个本科专业,包含师范类专业14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管理、教育、法学、农、经济、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截止2018年9月,JDB电子官网共有在籍全日制学生12777人,其中本科生9960人,占全部在校生比例为77.95%。在校本科生数量逐年提升。学校另有专科生2817人,夜大(业余)学生308人,函授学生5436人,折合在校生13413人。生师比约为21.24。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今年本科计划2810个,面向16个省份招生,省内安排计划为2540个,省外安排计划为270个。实际录取2810人,实际报到2749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的指导方针,坚持“人才引进为基础、人才培养为策略、人才使用为根本、人才管理为保障”的人才政策,在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通过“竖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做法为教师发展创造环境,使师资队伍整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99人、外聘教师65人,折合教师总数为631.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11.11%。按折合学生数13413计算,生师比为21.24。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9%;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0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11%。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1。

表1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599

/

65

/

职称

正高级

64

10.68

7

10.77

其中教授

63

10.52

6

9.23

副高级

169

28.21

25

38.46

其中副教授

153

25.54

7

10.77

中级

208

34.72

23

35.38

其中讲师

201

33.56

9

13.85

初级

3

0.5

1

1.54

其中助教

2

0.33

1

1.54

未评级

155

25.88

9

13.85

最高学位

博士

20

3.34

1

1.54

硕士

388

64.77

8

12.31

学士

170

28.38

33

50.77

无学位

21

3.51

23

35.38

年龄

35岁及以下

235

39.23

18

27.69

36-45

157

26.21

24

36.92

46-55

190

31.72

12

18.46

56岁及以上

17

2.84

11

16.92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积极筹措教育经费,保障本科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本科教学经费充足,教学有序进行。学校教育经费总额23536.46万元,教学经费总额8400.59万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433万元。教育经费支出总计4641.37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172.37万元。教学改革支出50万元。专业建设支出100万元。实践教学支出90万元,其中实验经费支出40万元,实习经费支出50万元。其他教学专项支出50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56万元,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100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265.53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0.16元,生均实习经费为50.2元。

(三)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根据2018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683203.42m2,产权占地面积为683203.42m2,绿化用地面积为217273.196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365619.38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68711.31m2,其中教室面积67376.2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40268.08m2。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9181.86m2,学生宿舍面积为86262.17m2,体育馆面积15452.69m2。拥有运动场20个,面积达到50031.1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2777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53.47(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8.62(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17.01(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3.2(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3.15(m2/生),生均宿舍面积6.75(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21(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92(m2/生)。

表2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683,203.42

53.47

建筑面积

365,619.38

28.62

绿化面积

217,273.196

17.01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68,711.31

13.2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0,268.08

3.15

宿舍面积

86,262.17

6.75

体育馆面积

15,452.69

1.21

运动场面积

50,031.1

3.92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793.9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51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78.68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5.90%。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6,187台(套),合计总值5333.73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62台(套),总值1423.85万元,按本科在校生9960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5355.15元。

学校现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

(四)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2017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3127.92m2,阅览室座位数2,60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80000册,当年新增256907册,生均纸质图书95.43册。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504887册,数据库15个。2017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65116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28950000次。

图书馆借教学评估的契机,建立了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实现了书刊采编、典藏、流通、阅览的全部自动化,形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各书库和所有阅览室均对读者开放,开架率达到100%,阅览室开放时间每周92小时以上。

(五)信息资源情况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512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1034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368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5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200.03GB。信息化工作人员4人。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树立立德树人、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教育观,在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深处确立“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价值追求,使全校重视教学,全体教师热爱教学、致力教学。

围绕教学工作评估后的整改和转型发展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开展评估知识竞赛和专题学习;邀请对转型发展有深入研究和教学评估经验丰富的专家、领导来校指导;参观考察应用型高校,吸取先进办学经验。我校提出,要推进学校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师范教育转型、从传统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两个转型”,这些讨论和调研使大家真正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之路。从凸显地方特色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校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把武术教学纳入教学大纲,开设武术文化与段位考评课;并依托“国家武术培训基地”进行段位考评。教师口语课是我校特色课程。教研室与社会接轨,与基础教育接轨,不断拓展职业语言训练的领域,编写出版了《话务语言训练》、《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经典诗文台词朗诵技巧》等教材和学术著作,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尝试课程改革,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设计了“公民素质调查”“读经典”等主题板块,通过开展“思政杯”大学生演讲比赛和大学生辩论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促进了学生知行统一,全面发展。积极推行多样课堂形式,动物学课程将课堂拓展到田间地头、湿地海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参与野生动物救护、鸟类环志、鸟类动态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等工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务处组织下,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年”、“课程建设年”活动,加强专业与课程内涵建设。制订了《JDB电子官网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和《JDB电子官网专业带头人遴选及培养管理办法》,按照“面向地方、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提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原则,选择了一批办学基础较好、定位准确、师资力量较强的本科专业给予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遴选和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围绕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科学规划专业布局。

截止2018年,我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的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5项,建设经费达8.30万元。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培养方案特点

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束后,我校继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进一步理清学校的办学定位,即培养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地方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设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上理论与实践并重,成人与成才并举,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立足沧州,面向河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基础教育和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从而建立新的“价值观、发展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在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紧紧围绕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入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加大实践课程所占学分比例,理工类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文科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0%;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培养与自身潜能的发展。

表3全校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哲学

--

--

--

理学

81.15

10.85

32.24

经济学

67.21

5.46

17.49

工学

85.67

11.90

35.86

法学

89.89

10.11

21.35

农学

89.29

10.71

40.48

教育学

71.98

12.45

18.68

医学

--

--

--

文学

88.66

11.34

41.54

管理学

76.16

12.62

36.75

历史学

86.67

13.33

22.22

艺术学

88.80

10.70

28.02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对原有校级精品课程进行验收,加大建设力度,支持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质量工程”体系。

2017—2018学年,我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019门、2131门次。种类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83,占总课程门数的47.4%;课程门次数为1053,占开课总门次的49.41%。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60,占总课程门数的15.7%;课程门次数为301,占开课总门次的14.12%。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60,占总课程门数的15.7%;课程门次数为301,占开课总门次的14.12%。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57,占总课程门数的35.03%;课程门次数为780,占开课总门次的36.6%。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20,占总课程门数的31.4%;课程门次数为711,占开课总门次的33.36%。

(二) 实践教学

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纽带,建立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8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2938人次。

经济管理学院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技能的要求,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借助企业人才、设备、技术和产品等优势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实践场所,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指导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真正使学生由校内模拟到真实场景操作,提高了实战性,真正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教师参与到企业一线,也进行了书本与实际的对接,为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

化学与化工学院非常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和沧州四星玻璃有限公司、沧州科润化工有限公司、沧州市供排水集团、沧州市环境监测站、沧州市畜牧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沧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作为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见习场所,满足了本专业见习、实习的需要。同时也为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奠定了基础。应用化学专业方向是分析测试,从大三开始,学院派出部分学生进入沧州市供排水集团检测中心,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该中心实验室认证扩项工作,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全程参加了大浪淀水库蓄水检测工作,为将来参加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知识。

(三)毕业论文(设计)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编制有《JDB电子官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撰写、答辩等环节严格把控。选题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提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每一篇论文进行查重,针对重复率过高的论文实施一票否决制,坚决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正义。

本学年共提供了1968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419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43.91%。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4.68人。

(四)创新创业教育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学校相关创新创业文件,组织各学院相关人员共同学习,制定各项政策。成立JDB电子官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并完善指导中心职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好的提供保障和支持。

学校开展创业培训项目20项,开展创新创业讲座8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3.39万元。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1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26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42人,组织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6场次,至今有6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8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1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5个,大学生创业园2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3门。

我校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已经形成“一园两基地”格局。“一园”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基地”是指学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一园两基地”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管理与服务

学校现有校级教学管理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所占比例为30.00%;硕士及以上学位7人,所占比例为70.00%。院级教学管理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所占比例为51.43%;硕士及以上学位23人,所占比例为65.71%。教学管理人员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9篇。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所占比例为100.0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人,所占比例为20.00%。学生评教覆盖面为100%,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占100%。同行、督导评教覆盖面为92%,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占89.99%。领导评教覆盖面为100%,其中评价结果为良好及以上的占92.67%。

(二)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纲要,学校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对每一级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要求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学分的比例,强化专业特色,设置应用型课程,组织各学院定期召开专门修订论证会,充分吸纳校内外专家、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广泛征求意见,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质量保障体系的政策与措施。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我校建立健全以校院二级督导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进一步修订了《JDB电子官网教学检查制度》、《JDB电子官网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暂行规定》、《JDB电子官网督导条例》等文件,完善了课程审核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毕业论文审查制度等。尤其在毕业论文审查上,从指导教师资格审定、选题、开题到过程辅导,加强审核监督,对论文成稿采取严格查重、答辩程序,全程督导,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学期初、学期末常规教学检查之外,我们增加了教学中期检查、专项检查、毕业论文审查和试卷审查,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整理、反馈,督促学院整改,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至今,教学中期检查已经连续进行了多次,针对学期重点工作进行的专项检查也已成常规。

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上,学校制定实施了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的评聘管理办法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实施了选派和资助教师到著名大学进修访学的培养计划。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已派出60多名教师访学、培训、开展合作研究和攻读博士学位。

在科研管理上,学校科研工作始终把握“以科研的先进性促进教学环节”的基本原则,大力提倡并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学校先后制订一系列JDB电子官网科研管理办法。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立科研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中的促进作用。制订、完善《JDB电子官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JDB电子官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10个科研管理文件,成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省教育厅批准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应用化学、文艺学);5个省级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培训基地、河北省武术研究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基地、河北省武术电化教育传播基地);4个市级研究中心、10个研究所。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满意度

我校每年通过教务系统进行学生评教工作,学生在学期末通过教务系统对所修课程进行评价。2017-2018年度学生评教覆盖比例为100%,其中优等评价为95.65%,良好评价为4.35%,无中等差评。体现了学生对我校教学质量的认可。

(二)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我校每年组织学生体质测试,测试合格率为92.22%,体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3名,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三)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2018年我校共有2102名本科生毕业,全部顺利毕业,其中2095名顺利完成各项学业,获授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为99.67%。

(四)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我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2102人,截止2018年8月31日,本科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3.05%,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灵活就业,占77.17%。升学160人,占7.61%,其中出国(境)留学7人,占0.36%。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是关注我校的自身发展。因此我们非常关注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我们对全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来进行调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该系毕业生的就业也情况反馈,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我校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做出的综合评价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较为满意,但在动手与实践中仍有进步空间,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七、特色发展

以“传承育人,实践育人”作为我校特色定位。立足学校实际,培育办学特色。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办学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炼了办学特色,即“传承育人;实践育人”。

(一)打造学校特色学科,强化传承育人

1.依托“中国武术基地”建设,传承沧州武术文化。

沧州武术在中国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沧州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豪侠云集,名家辈出。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械门类中,源起或盛行于沧州的就有53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分别下文批准在我校建立“中国武术培训基地”,使我校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建立国家级武术培训基地的地方高等院校。

依托“中国武术基地”建设,我校充分挖掘整理沧州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形成了成果化的校园武术文化体系。

利用武术教研优势。近年来,我校体育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的教师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武术与社会历史变迁、武术语言整理、武术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传统武术进行了研究,成功申报了“沧州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沧州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沧州武术谚语”、“以文化软实力视角透视沧州传统武术发展困境”等省级课题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亚洲研究》、《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沧州回族武术的武德教育及传承方式》、《刚健有为的传统美德与武术的兴盛》、《武林风气沧海潮》、《明初沧州卫所军户的到来与沧州“武术之乡”的形成》等学术论文30余篇,开展了传统武德对实现“和谐河北”等文化建设目标的贡献等研究,并积极谋划了利用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资格,开展武术专业的国际推广培训。

2.依托“齐越研究教育中心”建设,传承播音艺术

齐越先生作为新中国播音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毕生对党忠诚,坚守本色,不懈追求,这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当中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齐越先生一生心系祖国和人民,坚持“为人民发声、为百姓说话”,这与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高度一致。他在播音创作中坚持走近百姓,联系群众,去世后长眠在他曾经劳动工作过的沧县姜庄子村,与养育他的人民魂梦相系,永不分离,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楷模,是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的优秀代表。弘扬齐越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齐越在沧州工作生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与当地淳朴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姜庄子村民也把他当作亲人,在他去世后20多年里,每年都去祭奠他。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建设齐越研究教育中心,既是对先生品德和艺术的景仰传承,也是对先生之灵的告慰;既是先生给予我们的惠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结合沧州“文化之城”建设的实际,我们把中心定位于建成四个基地:即国内新闻从业人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研究基地、中小学教师汉语口语表达技能培训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实训基地。

(1)国内新闻从业人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中心通过齐越先生的革命和艺术历程,展现中国播音事业的发展史,凸显先生为党发声、为人民发声的理想信念,使之成为面向国内新闻从业人员进行革命传统和艺术品德教育的基地,成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鲜活教材。

(2)播音艺术教育研究基地

齐越展馆同时作为播音艺术教学研究基地,以语言文字应用、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等学科专业为基础,以京津冀为依托,进行齐越播音思想艺术的研究,承接举办学术论坛、开展相关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开展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培训,举办与语言文字应用相关的活动,为增强中华语言文化的影响力作出贡献。

(3)中小学教师汉语口语表达技能培训基地

与齐越展馆建设同步,建立以我校万里教授命名的“万里口语教学艺术研究室”。万里老师与齐越先生曾为中央广播电台同事,一起下放沧州,是患难与共的战友。我们准备借助齐越先生艺术研究的成果和我们传统的学科优势,广泛开展教师口语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力争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国家级基地。

(4)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实训基地

我们将依托自身资源,以“齐越馆”为中心,以优势专业为抓手,建立面向京津冀的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括语言文字、播音主持、演讲口才、新闻采编、影视编导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为推进京津冀文化互动与融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二)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实践育人

1.着力建立发展实习实训基地

围绕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发挥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着力为地方培养培训高素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构建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紧密结合沧州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多个专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依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建立了“沧州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纪晓岚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相关课题获省级、国家级立项;致力于保定文化体育事业研究,发挥自身对地方文化体育事业的支撑服务作用,将教育教学实践与地方文化体育活动相结合,为沧州的“文化之城”作出贡献。

2.依托“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中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试点单位”,积极开展鸟类环志、野生动物救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工作。

经省市林业局批准,我校于2003年建立了“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孟德荣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伤病鸟类救护、渤海湾湿地鸟类环志、野外调查和鸟类疫源疫病主动监测与预警采样工作,至今已救护各级保护鸟类1200多只,使800多只伤病鸟类康复后重返蓝天。

十多年来,孟德荣带领他的团队在渤海湾沿海湿地设置了40多个固定位点进行定点调查,经连续监测,掌握重要疫源物种的迁到迁离时间、迁徙高峰期、种群大小与结构动态变化、重要栖息地等信息,为国家科学规划疫病监测布局和安排监测进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环志鸻鹬鸟类1.3万余只,回收俄罗斯、蒙古国、东南亚及澳洲环志鸟类60多只,通过环志回收和卫星跟踪,搞清了在渤海湾湿地繁殖、越冬和迁徙停歇的20多种鸟类迁徙规律,为候鸟疫病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以及开展地区和国际间的相关交流合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我校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全国6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试点单位之一,孟德荣教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个人”称号。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自我评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既有办学条件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既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我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性问题。我们共归纳整理了以下几个问题,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对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认识不到位,推动力不足

1.问题及原因分析

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对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性认识不足,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路径和方法理解不深刻,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推动教学和管理改革的动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契合度不高,在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规格和服务地方的路径上,缺少思路和办法。没有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应用性研究成果转化数量较少。

师范教育的传统和优势成就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学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障碍性因素。缺少具有“双师”背景和专业素质的教师;师范教育时期的实验与实训室仪器设备都是围绕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添置和配备的,专业实训条件匮乏;师范教育时期专业课程设置是围绕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建构的学科知识体系,缺少实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的重构,都是我校面临的严峻问题。

2.改进措施

抓学习,促提高。学政策,思想上解放自己;学理论,理论武装自己;学经验,开阔思路。围绕应用技术型大学对领导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开展教育政策法规、办学理念、管理知识、执政能力、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系统性学习、培训,增强办学治校能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国家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抓住中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服务沧州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为转型方向,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科学制定转型发展规划。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度不高

1.问题与原因分析

“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相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我校双师型总量偏少,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队伍实践经历不够。教师大部分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生产实践经验,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不多,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长效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

究其原因,一是观念思路受局限。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思路不够宽,主要通过内部培养,派相关的教师到企业带队实习,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造成“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

二是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在人才引进上,重学历轻能力,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上,往往优先考虑的是博士、硕士,忽略了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三是政策措施没有跟进。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在职称、津贴、奖惩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度不够。

四是造氛围、树典型不够。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对先进典型挖掘不足,表彰不力,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内涵、外延缺乏清晰的解释,造成教师几乎都是被动接受转型,没有形成主动转型的氛围。

2.改进措施

一是拓展思路,推进建设。积极推进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资源一体化建设。采取可行措施促进现有教师的成长,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单位参加实践、服务和研究,加快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面向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一线招聘优秀专业人才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实习实训指导任务;立足专业集群建设规划,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双元”(派出去、请进来)的“双师型”教师引进与培养体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特聘一些专业领域的行家、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传授,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专业水平。

二是“双轮”驱动,构建体系。建立培养与引进、考核与奖惩、实践与创业的“双轮”驱动机制,构建开放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三是以赛带训,以训促转。通过与行业企业联合举办双师技能大赛,举办校企技能擂台、师生技能擂台等比赛活动,搭建平台,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四是营造氛围,树立典型。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氛围。

(三)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密切度不高

1.问题与原因分析

本科专业直接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的学科专业数量少。在现有的42个本科专业中,属于基础学科的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的部分专业与其他本科院校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能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本科专业数量偏少,与沧州市以“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管道装备、生物医药、核能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未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部分专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相对不足,校外实习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体现不够。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原有的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制约着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本科专业是由原教师教育专科专业升格而成,与地方经济建设、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设置偏少,造成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与沧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不高。

二是对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不够,影响了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培育,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培育力度还不够大,已有特色专业建设效果和示范作用还未显现,专业建设中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专业建设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不高。

三是受效益因素的影响,专业调整不及时。专业设置过程中还存在效益因素的影响,考虑招生计划、学费收入、生均拨款标准的因素较多,没能根据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

四是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专科教学思维定式,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学业标准和知识能力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还未完全走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五是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意识不强,部分专业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够深入,造成开放实验室的推进速度相对迟缓,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不相适应。

2.改进措施

紧扣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调整专业建设思路,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负责人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的作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更加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继续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利用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加快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全面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申报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

(四)教学管理创新性水平不高,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1.问题与原因分析

教学管理理念创新不足,学校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学校发展的新挑战;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力不强,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创新运用还不能全面开展,与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弹性,传统的教学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创新力度不能跟上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常态化监控,但未能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创新性不够,与教学改革不相匹配。

究其原因,一是教学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二是教学管理制度缺少弹性。三是质量保障与监控责任边界不清,理论与实践前瞻性不足。我校的质量保障与监控的职责主要分布在教务处、科研处、评建办等部门,责任边界不清,监控权限重叠和监控盲点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研究和探索起步较晚,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未能很好地吸收、消化、运用,故而造成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长期处于摸索状态。

2.改进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完善两级管理模式为保障,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以教学质量和质量评价的标准化建设为突破,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为依托,推进教学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创新。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以三个满意度研究为抓手,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

(五)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1.问题与原因分析

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总量偏少。教学经费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用于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各项教学改革不够深化,学校转型进展迟缓。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经费投入不足,项目实施缺少动力,效果不理想,高水平成果不多。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多,经费少,导致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积极性不高,人数偏少,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效果。

究其原因,一是事业经费来源单一,学校总收入较少。JDB电子官网作为市属公办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所处经济环境和办学层次的制约,学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等形式筹措办学经费的能力还不强,经费来源渠道较少。二是教改项目资金匮乏。由于我校是市财政拨款单位,得不到省财政的资金支持,加之学校财力有限,不能为教改项目提供充足的专项资金支持。

2.改进措施

提高认识,把教学改革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立教学改革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把教学改革列为学校重要预算专项。加大教学改革专项基金的筹措力度。加大教改项目研究专项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的管理体制,设立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加强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绩效管理。将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管理与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有机结合,制定相关措施,实施教改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

2018年我校已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有成绩也有问题,有经验也有不足。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有扩张带来的诸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齐的问题,也有思想转变不及时、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JDB电子官网将以通过合格评估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按照评估专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全力做好整改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沧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下一篇:JDB电子官网JDB电子网站地址工作2017-2018学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