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0-2021JDB电子官网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19    作者:     来源:     

2020-2021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JDB电子官网

2021年11月10日

 JDB电子官网

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定位、服务面向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目标定位:努力建设成为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师范类。

办学层次定位:做强本科生教育,争取研究生教育,发展国际合作教育,办活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的“靠得住、有本事、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沧州,面向河北,辐射京津。

学科专业定位:以教育学、文学、理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工学、艺术学、法学和历史学,积极发展管理学和经济学;做强做优教师教育专业,大力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学校概况

JDB电子官网地处河北沧州,是沧州市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于2010年开办本科。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4个,新专业26个。

表1专业布局概览

学科门类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总计

所含本科专业数

0

1

3

5

5

2

7

11

1

0

5

11

51

比例(%)

0

1.96

5.88

9.8

9.8

3.92

13.73

21.57

1.96

0

9.8

21.57

/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5621人,折合在校生16718.3人。本科在校生14751人,占比94.43%。

2021年,学校计划招生4421人,实际录取考生4421人,实际报到4324人。实际录取率为100.00%,实际报到率为97.81%。招收本省学生3831人。

学校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本科批招生、提前批招生、第二批次招生B。

表2学校生源情况

省份

批次

录取数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安徽省

本科批招生

21

20

0

519.0

415.0

0.0

29.00

51.00

0.00


广东省

本科批招生

12

8

0

448.0

432.0

0.0

57.00

56.00

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10

10

0

413.0

348.0

0.0

45.00

53.00

0.0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868

1307

0

454.0

412.0

0.0

51.00

62.00

0.00


河北省

提前批招生

119

81

0

454.0

412.0

0.0

76.00

109.00

0.00


河北省

提前批招生

0

0

50

0.0

0.0

465.0

0.00

0.00

81.00


河北省

提前批招生

0

0

80

0.0

0.0

595.0

0.00

0.00

32.00


河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0

10

0

466.0

400.0

0.0

66.00

88.00

0.00


黑龙江省

第二批次招生A

7

8

0

280.0

354.0

0.0

190.00

63.00

0.00


湖北省

本科批招生

6

14

0

463.0

397.0

0.0

59.00

77.00

0.00


湖南省

本科批招生

4

11

0

466.0

434.0

0.0

50.00

55.00

0.00


吉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2

13

0

335.0

305.0

0.0

145.00

157.00

0.00


江苏省

本科批招生

7

8

0

476.0

417.0

0.0

41.00

70.00

0.00


江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8

7

0

496.0

443.0

0.0

49.00

40.00

0.00


辽宁省

本科批招生

6

9

0

456.0

336.0

0.0

86.00

178.00

0.0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12

13

0

301.0

392.0

0.0

262.00

-5.00

0.00


山东省

本科批招生

0

0

22

0.0

0.0

444.0

0.00

0.00

57.00


山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B

8

12

0

458.0

410.0

0.0

35.00

22.00

0.00


陕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0

10

0

406.0

341.0

0.0

69.00

71.00

0.00


四川省

第二批次招生A

9

11

0

474.0

430.0

0.0

48.00

55.00

0.00


天津市

本科批招生

0

0

25

0.0

0.0

463.0

0.00

0.00

65.00


重庆市

本科批招生

12

16

0

456.0

446.0

0.0

76.00

76.00

0.0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56人、外聘教师94人,折合教师总数为803.0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12:1。

按折合学生数16718.3计算,生师比为20.82。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5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90%;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7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85%;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55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3.94%。

表3学校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756

/

94

/

职称

正高级

75

9.92

15

15.96

其中教授

71

9.39

9

9.57

副高级

196

25.93

25

26.60

其中副教授

173

22.88

22

23.40

中级

353

46.69

23

24.47

其中讲师

345

45.63

16

17.02

初级

2

0.26

4

4.26

其中助教

2

0.26

4

4.26

未评级

130

17.20

27

28.72

最高学位

博士

50

6.61

0

0.00

硕士

513

67.86

22

23.40

学士

170

22.49

53

56.38

无学位

27

3.57

19

20.21

年龄

35岁及以下

334

44.18

28

29.79

36-45

167

22.09

30

31.91

46-55

170

22.49

25

26.60

56岁及以上

85

11.24

11

11.70

我校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潜心教书育人。坚持“外引内培”,引进博士研究生5人,培养选派教师赴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22人。自主招聘教师和辅导员67人。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延揽高层次人才。选派骨干教师外出业务进修,开展青年教师系列培训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课程思政讲课大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比、微课课件制作大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巾帼模范”“师院榜样”评选等活动。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借助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课程思政讲课大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比、微课课件制作大赛、课程思政示范课说课等活动,发挥青年骨干教师、高职称、高水平人才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目前我校有河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20人。省级、校级名师在帮扶青年教师成长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经费投入

2020年我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707.29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70.0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80.0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373.2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7.45元,生均实习经费为54.23元,生均思政课程专项建设经费35.21元,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表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项目

数量

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

34206.27

教学经费支出总额(万元)

4609.02

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

901.73

教育事业收入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收入(万元)

19718.02

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其中:国家(万元)

3546.0

地方(万元)

18531.22

本科学费收入(万元)

7037.44

教改专项拨款

其中:国家(万元)

0.0

地方(万元)

0.0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总额(万元)

3707.29

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本专科生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

13.54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2373.27

教学改革支出(万元)

160.0

专业建设支出(万元)

90.0

实践教学支出(万元)

150.0

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元)

101.69

生均思政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元)

35.21

(三)教学用房及设备

根据2021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64.05万平米,产权占地面积为50.88万平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39.46万平米。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81012.14平米,其中教室面积84478.33平米(含智慧教室面积642.0平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45260.03平米。拥有体育馆面积14722.53平米。拥有运动场面积50146.06平米。

按全日制在校生15621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41.00(平米/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5.26(平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1.59(平米/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2.90(平米/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94(平米/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21(平米/生)。

表5占地及教学行政用房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640459.74

41.00

建筑面积

394555.22

25.26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81012.14

11.59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5260.03

2.90

体育馆面积

14722.53

0.94

运动场面积

50146.06

3.21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74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38.38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5.25%。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0130台(套),合计总值0.997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117台(套),总值2955.54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4751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6758.86元。

学校目前拥有专业实验室70个,基础实验室41个,实习场所8个,实训场所187个。

6本科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情况

项目

数量

承担实验课程门数

面积

(平方米)

设备台套数

设备值(万元)

专业实验室

70

102

7308.62

3500

3922.4

基础实验室

41

102

4826.72

2301

1782.98

实习场所

8

9

1387.9

199

599.36

实训场所

187

111

51570.22

4130

3665.76

其他

0

0

0.0

0

0.0

(四)图书馆及图书情况

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2741.9m2,阅览室座位数260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33.87万册,当年新增19000册,生均纸质图书80.07册;拥有电子期刊34.80万册,学位论文453.78万册,音视频36531.3小时。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6.23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041.82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63.19万篇次。

表7图书馆及校园网情况

项目

学校情况

纸质图书总量(册)

1338700.0

生均纸质图书(册)

80.07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册)

19000

生均年进纸质图书(册)

1.14

当年图书流通量(本次)

62323

电子期刊(册)

347980

学位论文(册)

4537816

音视频(小时)

36531.3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一流专业建设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通知精神,将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获批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10个,校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10个。

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将专业地图与产业地图深度融合。健全专业准入预警退出机制,大力发展沧州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及产业转型急需的专业,加快推进传统专业更新升级、新兴专业竞进提质、交叉专业凝练融合,集中教育资源办好优势特色专业。聚力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入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2020年学前教育通过国家二级认证,2021年3个师范专业通过河北省师范类专业认证摸底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将于2022年初迎接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评估。

学校现有省级线上一流课程2门,省级线上一流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立项建设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立项建设课程2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立项建设课程1门,制定了《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目标管理任务书》,召开了2020年度“双万计划”推进会,与一流立项建设课程负责人签署了任务书。

在第二十四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河北赛区评选中,我校报送参赛作品共获奖16项,其中高等教育微课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三等奖1项。

(二)师范类专业建设

作为沧州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多年来,我校聚焦师范主业,高度重视师范专业建设。为切实做好师范专业建设工作,在专业立项建设、资金投入、师资结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把“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打造优势专业”作为基本任务,要求落实“精师范,强应用”的发展思路,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师范类人才。学校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将我校建成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将师范类专业认证列入重点工作内容。

我校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10个,其中师范类专业6个;校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点10个,其中师范类专业5个;校级重点专业11个,全部为师范专业;校级特色专业3个,其中2个为师范类专业;省级教学团队1个,为师范类;校级教学团队12个,全部为师范类。

学校不断在资金、设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优先保障师范专业建设发展。加大实习经费投入,经多次调整,目前,我校师范生实习经费已由2017年的300元每生提高到740元每生。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师范生的投入力度,确保师范生的实习经费充足。学校投资5799万元购置了教育心理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语言实训室等32个实验室的教学设施设备,其中师范类学生教学实验实施设备共享率达到62%。

(三)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

2020-2021学年,共开设各类课程1414门,3041门次。

表8全校课程开设情况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讲授课程门数比例

课程门次数

双语课程门数

平均学时数

平均班规模(人)

专业课

1310

39.24

2012

39

43.83

58.56

公共课

104

54.81

1029

8

35.95

117.83

表9全校课程规模情况

课程类别

课程门次数

课程规模

30人及以下课程门次数

31-60人课程门次数

61-90人课程门次数

90人以上课程门次数

专业课

2012

238

1139

417

218

公共课

1029

22

229

245

533

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人才”建设,制定《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示范课程建设,引领广大教师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以先进教学理念为引领,以教学团队研究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优化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创新为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着力打造线下“金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注重价值引领,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台了《JDB电子官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各学院依据《指导意见》制订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举行了2020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比、课程思政讲课大赛,以“巧借课程融情入理,善播思政铸魂育人”为主题召开了课程思政研讨会,以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为目标,一期遴选了3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5门课程思政建设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示,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实现知识育人、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出台《JDB电子官网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的方案》,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再加强、再细化。定期组织全员研讨和集体备课,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加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教材的融合度,针对学生专业背景丰富教学内容,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深度挖掘“七馆一园”及各门课程中生动有效的育人资源。

探索建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对接机制,完善“一体两翼两载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使各类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设特色选修课程,打造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进一步扩大文化讲坛的影响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论坛活动,提升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广泛探索新时代“新媒体+思想教育”新途径,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工作新平台。

通过举办校级课程思政讲课、说课大赛、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构建“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形成具有“JDB电子官网风格”的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

(四)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创新驱动就业、创业引领就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GYB创业培训。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以线上培训为主导,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其他高校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精选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并及时进行推送。同时,组织我校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在线对毕业生进行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就业创业政策解读,以及在线答疑解惑等,为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表10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项目

数量

是否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是否开设创新创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牵头单位

JDB电子官网

是否按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奖学金(万元)

5.0

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投入(万元)

50.0

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数(册)

2

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数(人)

134

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数(人)

330

在校学生创业项目

项目数(项)

21

参与学生数(人)

140

获得资助金额(万元)

3.5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根据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课程由5门增加到8门;出台《2021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意见》,要求各专业明晰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2017〕13号)中的相关标准,将“践行师德,学会教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细化到指标点。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模块4个,使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更加完善科学。

表11各学科门类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结构

学科门类

所含专业数

专业平均总学分

专业平均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

农学

1

187.0

50.53

历史学

2

181.0

31.8

工学

11

175.95

39.21

教育学

5

172.2

44.03

文学

5

162.4

44.46

法学

3

178.67

33.23

理学

7

171.64

36.87

管理学

5

158.0

40.52

经济学

1

168.0

35.71

艺术学

11

168.05

49.08

根据“四有”好老师的培养要求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彰显我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要求师范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须与基础教育教学相关,鼓励毕业论文在教育实践中完成。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JDB电子官网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注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中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抓好实习实训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与沧州市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和全方位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在岗研习,推进培养培训一体化。师范专业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126个,为师范生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投资768万元建成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面积4061.6平米,含教学设计实训室、书写技能实训室、语言表达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班级管理活动室等,为师范类专业实习实训提供了保障。

厚植爱国情怀,主动对接轮台,做好师范毕业生援疆实习工作。在新疆轮台县建立实习基地,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到轮台地区援疆实习,受到轮台中小学、幼儿园和当地教育局一致好评。先后124名学生赴新疆实习,对缓解当地师资紧缺状况、锻炼师范生职业技能起到了助推作用。援疆实习受到轮台县教育局高度好评。其中,尹鹏、李彦伟两名同学志愿服务边疆,已留在轮台任教。

五、质量保障体系

结合学校教学工作新形势,制定《JDB电子官网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进行督导机构改革,成立新一届校级教学专职督导组,充分发挥督导专家督教、督学、督管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修订《JDB电子官网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将“立德树人”思想,“两性一度”课堂、“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融入各环节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中,引领和规范各专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定;同时组织全校40岁以下教师学习考试,吃透教学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促使青年教师将质量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营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氛围,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定点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紧扣学校教学重点工作——高校思政课评估、师范类专业认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创业指导课等公共必修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等开展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教学督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大大增强。

健全学生信息员网络,实施教学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并通过问卷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向学院反馈,督促改进,形成质量监控闭环系统。

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将网上过程监管与网下环节质量督查相结合。规范课程考核,全面实施试卷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运用智能考试平台,逐步实现试卷网上评阅,对课程、考试结果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用人单位参与我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

紧密结合专业认证、审核评估要求,完成本年度教育部平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出台2020-202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服务我校教学宏观管理与决策。

表11评教相关信息


本科生参与评教人次数(人次)

学校专兼职督导员人数(人)

学年内督导听课学时数

学年内校领导听课学时数

学年内中层领导听课学时数

数量

12360

31

1054

144

518

六、学生学习效果

创新学生管理举措,按照“标准化、制度化、网络化、政治化”的基本思路,细化学生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大学生各项规范条例。完善《学生手册》,制定《学生日常管理十项基本制度》。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制定实施《校领导联系班级、政工干部担任班级辅导员制度》。组织开展辅导员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2021年,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部署,我校继续推进JDB电子官网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二期建设工作,将空间使用面积扩展至1000㎡以上,在创业实习实训基地成品木屋项目“创业小屋”的基础上,扩建完成了囊括阅读、展陈、实习实践功能的创业空间站“时间书屋”,并增设办公、会议、培训、招聘、洽谈、展陈、路演等多种专项功能区,充分发挥众创空间作用,不断完善强化了创新创业配套服务,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和沧州地方企业特色,沧州市土特产品营销中心、JDB电子官网文创中心、就业跟踪调查中心、众创空间新媒体中心和冀才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也在规划和建设实施中。目前,空间可容纳入驻项目数量30个,已入驻项目16个,带动学生就业数量110余人,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沧州广播电视台、网易、搜狐、今日头条、长城网等媒体的多方关注和广泛报道。

2021年学校共有2628名本科生顺利毕业,其中2622名获得学士学位。

应届毕业生中236人选择升学并考取外校硕士研究生,7人选择出国深造。应届毕业生共有2469人就业,初次就业率94%。签署协议进入政府机关7人,事业单位87人,企业180人,部队25人,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12人,灵活就业1855人,自主创业5人。

扎实落实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办法》《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方案》,充分了解毕业生工作适应程度与用人单位满意度,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

七、特色发展

(一)打造“七色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打造 “七色文化”主题育人模式,形成了“七色文化”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三全育人”水平。“红橙金绿青蓝紫”七色教育已成为我校“校本文化”亮点。

依托七色教育馆,我校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开展特色实践教学,将学校的七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使七色教育与专业教育完美融合,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我们的场馆资源和沧州地域文化资源,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方式,紧扣专业特色,将本校场馆文化、沧州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使场馆、当地资源变成教研活动的前沿阵地,打造“时时处处是课堂”的实践教学。

其中最具代表的“红色”齐越教育馆,依托齐越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推进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依托该馆的文化背景和专业资源,举办了一系列重要活动。近年来学校邀请院士刘永定、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等知名人士来校讲座,提升了文化讲坛影响力。通过举办合唱比赛、多彩校园解说大赛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热情。

七色教育秉承专业特色构建、思政课堂打造与地方文化传承三位一体、互通互融理念,述讲属于沧州师院自己的故事,凝练出了具有师院特色的育人体系。

其文化育人品牌溢出效应持续放大,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强化师范类专业建设

学校2020年12月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明确了“聚力师范类专业认证,凸显师范类专业发展优势,凝练师范特色,打造省内师范类专业认证评估可借鉴范例;继续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申报、专家组进校考查工作;加大师范专业投入,完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功能,探索师范生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起与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建设目标;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把“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基本任务,要求落实“坚守师范院校主责主业”“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师范类人才。

学校不断在资金、设备等方面向师范专业倾斜,优先保障师范专业建设发展。建有多个微格教室、录播教室,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党委书记云电军带队前往盐城师范学院、南通大学等国家级师范专业认证试点高校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

围绕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发挥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着力为地方培养培训高素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构建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此引领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名师摇篮班”、生物科学专业构建的“通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模块”的模块化培养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实验班”成为我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亮点。

(三)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专业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特色培育,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实践育人。紧密结合沧州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五金机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开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物联网工程、数据与大数据技术等多个专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依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建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沧州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纪晓岚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相关课题获省级、国家级立项;致力于沧州文化体育事业研究,发挥自身对地方文化体育事业的支撑服务作用,将教育教学实践与地方文化体育活动相结合,为沧州的“文化之城”作出贡献。

生命科学系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经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拥有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站,国家级鸟类环志站,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以孟德荣教授为核心的教师学生团队完成了科研经费200多万元的国家、省市各类课题10多项,为野生动物救护提供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孟德荣教授先后获得了“阿拉善生态奖”和“福特汽车环保奖”,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校园追梦人,并荣登中国好人榜。该系生物标本馆自2017年12月开馆以来,接待社会参观12000余人次,获批“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该系与中科院动物所共建博士工作站,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学校仍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目前我校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标准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专业数量多、规模小,无法形成办学的规模效益;高水平学科专业少,各专业办学资源不平衡。

2.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科结构亟待完善;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比例有待提高,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缺乏;“双师型”师资还不能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亟需提升。

3.学科建设意识有待增强,高水平科研成果少,高端项目立项率不高;学术梯队建设任务艰巨;学科建设对专业的支撑较为薄弱,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4.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办学空间亟需拓展,校园建设和办学基础条件仍需加大投入。

5.教育教学理念更新需与时俱进,课程建设亟需加强,优质课程资源不足;教学改革动力不足,高水平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成果还有待增加。

(二)问题应对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接下来,学校将精心谋划,积极推进,破解难题,争取打开教学工作新局面。

今后几年,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抓住“人才培养质量”一条主线,着眼提质创新“内涵式建设”和“特色发展”两个关键,聚焦“双万计划”“专业认证”“课程育人”三大任务,实现“专业发展水平”“课程建设水平”“教学研究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区域服务水平”五个提升。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方向,强化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强化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树牢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职能,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决定学校的生存。要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牢“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师范专业,其他专业要全面对接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完善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专业、课程评估,建立专业申报、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强化教学研究,出高质量教学成果。

压实主体责任,优化资源配置,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专业、课程都要实行归口管理,落实责任人,资源向师范专业、一流专业、争硕专业倾斜。

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制度文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与韩国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到海外读博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学科专业布局引进和培养教师,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围绕重点学科、一流专业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和示范教学团队。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职务聘任机制改革,落实“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制。积极完善奖励性绩效分配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体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成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对教师开展常态化师德养成教育。完善青年教师评优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修身正己,严谨治学。改进教师考核办法,制定教师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度。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校园二期工程建设,继续向西征用410亩教育用地,建设教学和生活用房,彻底解决办学瓶颈问题。

不断加大校园绿化、亮化、美化投入,逐步对现有的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对校园静心湖、文博馆等区域进行亮化,彻底解决师生关心的亮化问题,实现照明无死角、亮化有提升。完善学校空间布局,实施中轴线景观改造,全面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逐步实现“春有花、夏有荷、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打造一个宜学宜居的育人环境。

上一篇:2022级JDB电子官网成人教育校本部学生报到流程

下一篇:JDB电子官网道路、地下管网及学生室外活动场维修改造工程勘察项目成交结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