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4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获奖征文选登(二)

发布日期:2024-11-13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根据省文明办、省纪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4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我校举办了主题校园征文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多维度表达了注重家庭建设、深化家庭教育、弘扬优良家风的故事,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现将优秀获奖征文作品予以选登。

父女接棒 救鸟护鸟路上传家风

李杰 孟维悦

在孟维悦的童年记忆里,鸟,一直是她最常见的好伙伴。父亲孟德荣是JDB电子官网生命科学学院的“鸟痴”,20多年里都在救鸟、护鸟、爱鸟的路上坚守着。

孟德荣自2000年开展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项目之后,就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孟维悦常常跟在父亲身后,看他小心翼翼地包扎受伤的鸟儿,为它们喂食、换药,搭建临时的避风港。那些弱小的生命,在他的手中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重新展翅高飞的瞬间,总能让年幼的孟维悦心中涌起无限的感动与敬畏。被父亲的执着和热爱所打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母亲和学龄期的孟维悦也经常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整理记录和救助养护工作,“房间里和院子里总是充斥着鸟儿清脆的叫声”,这颗善良的家风种子从小就种在了孟维悦心中。

救助和保护之路是一段孤勇的征程。孟维悦回忆道,她经常看见父亲独自一人,扛着望远镜,拿着记录本,穿梭于礁石与泥滩之间,寻找那些或隐匿于泥滩上,或翱翔于海天之际的鸟。一次前往黄骅调研的路上,孟德荣驾车沿着窄小的道路行驶,被海面上的一只海鸥吸引,就在他转头看的瞬间,方向一偏,差点栽进大海,当他踩住刹车时,车子的三个车轮已经悬空,剩余一个车轮和车底盘在岸堤边上托着,摇摇欲坠,下面就是3米多深的海水。“父亲常常告诫我和母亲,做一件事就要努力做到最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不仅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深深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母亲作为家庭的坚强后盾,默默支持着父亲的事业,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孟维悦在学业上不断进取,选择了生物学深造研究。

从青丝到白发,20多年的时间里,孟德荣累计救助处于患病、中毒、外伤、饥饿等危难中的野生鸟类100多种2000余只,成功使1600多只伤病鸟康复后重返自然。其中救助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鸨、丹顶鹤、白鹤、白枕鹤、金雕、秃鹫、白尾海雕、黑鹳、东方白鹳、遗鸥等14种200多只。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获得了SEE·TNC生态奖、福特汽车环保奖、河北省保护母亲河行动个人成就奖、沧州市科技进步奖、沧州市“十佳共产党员”等奖项30余项,也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个人”称号。这些荣誉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他创办了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带领更多的老师同学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他常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能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孟维悦塌下心、埋头干。

在孟家,孟德荣的行动就是最有力量的家风。如今,孟维悦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了JDB电子官网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在鸟类救护和志愿服务领域继续耕耘。站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望着那些自由翱翔的鸟儿,孟维悦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对家风传承的深刻理解与感激。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孟维悦将继续用热爱和坚守去传承发扬。

上一篇:“‘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4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获奖征文选登(四)

下一篇:喜报!我校代表队荣获沧州市军事技能竞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