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两线五维: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

发布日期:2023-09-27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近年来,JDB电子官网以“七馆一园”的特色校园环境为依托,坚持改革创新,把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作为校本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动力,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境而化,深挖利用“鲜活教材”,丰富拓展教育载体形式,加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场馆建设相融合,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校园“七色文化”创建,全力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内容的丰富、体系的优化、载体的夯实、形式的多样化、视野的拓展深化等方面亮点纷呈,立德树人取得了显著成效,校园文化品牌逐渐形成,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本专栏刊发的四篇文章或着眼于“七色育人”的顶层整体设计与实施,或分述“绿”“蓝”“橙”等特色场馆的开发与利用,从不同视角出发,阐述了高校借助特色场馆开展育人实践的经验与做法,意在为教育研究与实践者带来一定启发与思考。

两线五维: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

——以JDB电子官网为例

刘福春,李梦冉

摘 要:实施绿色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切入点。JDB电子官网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中探索“两线五维”绿色育人模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通过课程建设、平台牵引、名师效应、科学研究、科普服务五个维度实践绿色育人,为社会培养具有生态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专业能力素养、环境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中国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必备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全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1]。核心素养是党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贯穿于人才教育的全过程,明确指明了教育应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培养是新时代发展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绿色育人”思想来源于我们国家在新时期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自此,绿色发展被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4]。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全面推进,实施绿色教育,开展绿色育人,是高校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输送基地的必然选择。而与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契合,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与人才培养规律相契合,我们培养的人才必定是凸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需要,具备核心素养的一代新人。

高校如何把“绿色育人”理念有机地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育过程中,为新时代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素质绿色人才支撑呢?本文以JDB电子官网为例,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梳理高校“绿色育人”的教育理念内涵、探究“绿色育人”的实践路径,为高校绿色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绿色育人”的内涵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绿色育人”是追求教育灵性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过程,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是根据人的生命特性,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绿色技能和绿色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核心素养培育更具生命力。

从内涵来分析,“绿色育人”具有三个维度:一是知识维度,即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生态环境等绿色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二是能力维度,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能力;三是思想意识维度,即在大学生中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学生观、绿色生活观、绿色发展观融合到大学生育人的始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科学精神、绿色认同以及参与意识的提升,丰富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二、“绿色育人”理念的价值意义

(一)引领生态文明新理念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5]。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6]。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存在的基础保证,而高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开展“绿色育人”是对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回应,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绿色育人”丰富教育的本质,以整个生命世界里绿意盎然的有机环境,立人性之和谐美德,以生命个体自然迸发的鲜活有力的生命形象,树人生之生命活力。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体现的是人与世间万物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新时代背景下的绿色育人理念契合。高校开展绿色育人正是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的。

高校“绿色育人”理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绿色”的教育或环境“绿化”教育,它应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任务和要求[7]。“绿色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使命。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生态环境,服务地方绿色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绿色育人”作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高校通过“绿色育人”,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使大学生由内而外、从思想到行为,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绿色教育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承担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绿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责任,以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的生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8]。同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当前,社会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构建绿色发展的机制。绿色社会的发展需要绿色人才的支持,绿色人才则需要绿色育人理念来培养。高校作为绿色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夯实学生的绿色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绿色素养的人才,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

绿色育人理念孕育着希望,迸发出生机,彰显着活力,传递着生命力。在育人过程中引入绿色发展理念,并加以具体运用和实践,是人才培养的新举措。“绿色育人”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单纯的环境知识的普及和讲解,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发展的优势,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绿色人才的培养。通过绿色育人理念的全方位渗透,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绿色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绿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绿色人才”,为新时代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高素质“绿色人才”支撑。

(三)打造高校发展新引擎

在国家倡导实施“绿色发展”的今天,打造“绿色创新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也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10]。绿色育人并不是给高等教育增加负担,它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发展的新动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地方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但地方高校因办学底蕴、师资力量、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足,整体办学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中下游水平[11]。由此,地方高校应当积极把握机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绿色教育,肩负起培养合格绿色人才的重任。同时积极向社会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学校知名度,为高校自身发展谋取更大的空间,提高竞争力。

要开展好绿色育人,使“绿色育人”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一张名片,高校理应深化教育改革,如构建绿色课程平台、优化绿色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学科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活动、营造校园绿色育人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完善“绿色育人”管理、评价体系等。

(四)探索服务社会新路径

从绿色育人的内涵理解来看,不止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相较传统绿色教育其内容范围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平台,掌握前沿的科技信息,拥有优秀的科研人才,有责任和能力承担起社会绿色教育工作。高校应把提高社会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人员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绿色教育列入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和地方资源,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调动绿色育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优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开展社会绿色教育活动,使高校优秀科研人才和科技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这不仅是高校对社会的一种回馈,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理念与途径的创新。

三、“两线五维”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是推进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两个途径[12]。第一课堂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优势,第二课堂则拥有庞大的实践资源和平台。绿色发展理念下,JDB电子官网重视生态教育,以学生为核心,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传授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两线并举,充分发挥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以丰富多样的绿色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绿色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道德、提升学生的绿色素养。

第一课堂倡导“绿色课程”理念,即在平时的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绿色育人元素,有机地在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课堂上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绿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绿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有效培养学生绿色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堂是锤炼大学生绿色技能的主阵地。绿色技能是服务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要素,是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能力[13]。在第二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绿色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绿色发展的视野。例如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标本制作等形式传播绿色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理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科普讲解、动物救护等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迈入社会后的绿色发展打下基础。

“两线并举”的同时,JDB电子官网的绿色育人实践紧扣大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课程建设、平台牵引、名师效应、科学研究、科普服务等五个维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开创出独具特色的绿色育人新模式。

(一)课程建设筑牢发展基础

“绿色育人”的基础是课程,课程建设是高校开展绿色教育的基础,解决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14]。在实施绿色育人的过程中,应紧扣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重要部分。课程体系设计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课程实施是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对教学内容创造性、个性化的加工传授过程,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效果关键在教师的课程实施。

根据学校特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JDB电子官网生命科学学院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在专业建设中融入“绿色育人”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着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学科目标。积极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专业,使人才培养方案绿色化。在不同的专业中设置绿色育人课程,通过绿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使绿色育人进课程、入课堂。如专业课程《动物学》《生物科学探索实践》《园林设计》等,发掘每门课程与绿色育人有关的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该课程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积极渗透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与绿色理念培养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相关绿色教育教学实践,如标本制作、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结合绿色教学方式,将课堂搬到标本馆,搬到校园,构建活力课堂、绿色课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通过课程的有机渗透,在学生之中筑牢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创新的教学带来了可喜的成果,最终刘福春教授主讲的《生物科学探索实践》获批河北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孟德荣教授的《普通动物学》获批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平台牵引提升专业能力

校本资源是高校本身所拥有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称,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15]。当前高校发展要根据具体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育人模式,使其更具有竞争力。“红橙金绿青蓝紫”七色教育是JDB电子官网依托学校七个展馆打造的“校本文化”工程,其中“绿色”教育主要指JDB电子官网生命科学学院依托的生物标本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平台开展的一系列育人活动。

生物标本馆馆藏动、植物标本15000余件,标本主要由我系师生通过野生动物救护、野外实习等途径收集制作。标本馆陈列了各大生物类群的重要物种标本,同时建有湿地展区和科普长廊,既展示了沧州沿海湿地的自然景观,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系师生在鸟类救护、科学普及和公众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是具有公益性的非营利机构,主要目的是救助受伤或者生病的野生动物并将其放归,以及向公众科普野生动物保护及救助的知识,以此号召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家园。

生物标本馆承担着学校生物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多次展开科普教育活动,成立科普志愿团队,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解动植物标本制作过程,为同学、老师及社会人士讲解专业性知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我系师生为骨干力量,带领各类人群进行动物救助,普及野生动物知识,传播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

生命科学学院充分利用生物标本馆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特色场馆资源,创新教学方式,紧扣专业特色,将场馆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使场馆变成教研活动的前沿阵地,打造“时时处处是课堂”的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我系学生在专业教学、实践活动、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竞争力,为绿色育人提供了双引擎发展动力。

(三)名师效应成就榜样导引

绿色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感受生活,其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而言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教师的绿色理念和价值是实施绿色教育的关键,绿色教师队伍是开展绿色教育的前提条件[16]。教师必需具备绿色知识、绿色思维和绿色行动,才能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引领。

在“绿色育人”的建设过程中,JDB电子官网生命科学学院涌现出很多优秀教师,其中孟德荣老师是最杰出的一位。孟老师是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因在野生动物救助、湿地生态保护和鸟类环志方面的贡献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校园追梦人、沧州市十大新闻人物、“沧州好人”等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在教学之余,他创建沧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自筹经费抢救珍稀濒危动物,开展湿地鸟类环志,为政府决策和国际间候鸟保护合作提供依据,并携手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界志愿者一道,开展了一系列鸟类救护、考察和科学普及以及公众保护教育工作。孟德荣教授的事迹曾多次被新华网、河北日报报道,他用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投身绿色生态保护,一片赤诚、热心公益的情怀为学生做出了突出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JDB电子官网成立了公益科普团队,不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将更多的鸟类知识传播给社会,呼吁公众保护鸟类,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保护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贡献;而且公益科普团队的师生们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追随“鸟叔”孟教授的脚步,积极投身沧州区域生态多样性保护,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实际行动踏实践行着绿色生态保护的诺言。

(四)科学研究激发学术潜力

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7]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是JDB电子官网开展绿色育人,激发科研潜力,增强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生命科学学院团队在孟德荣教授带领下,近几年在黄骅沿海、海兴湿地进行了鸟类环志和疫源疾病监测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鸟类安全知识,提高保护野生鸟类安全责任意识,为鸟类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做出突出贡献。近几年生命科学学院科研课题成绩喜人,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55项,累计科研经费约300万元,发表论文80余篇;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立博士工作站、河北省现代产业学院等科研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与10余家生物技术公司达成实习、科研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学生科研成果也收获颇丰,科研课题立项10余项,批准经费累计约10万元,参与发表论文20余篇;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普讲解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全国及省市比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百余项,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术研究的动力。

(五)科普服务强化社会责任

科普服务工作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科普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也得以提升。

JDB电子官网的野生动物救护和生物科普宣传工作,拥有较早的历史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生物标本馆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作为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在承担着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科普宣传。线上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定时发布关于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线下创办了“爱鸟周”“雷锋周”等系列科普活动,增强了社会大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绿色生态环保意识。

生物标本馆讲解团队为学生、老师以及社会人士进行专业解说,每年接待参观者8000余人。生物标本馆每周向公众开放,为参观者讲解标本制作过程,并进行标本制作指导,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平台,实现标本馆的社会服务效能,社会大众在真实地接触、了解大自然的同时,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公益科普团队为了增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了解,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积极组织科普宣传。几年来团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前往沧州地域多所学校宣传爱鸟护鸟、生态环保的知识,深入社区举办科普展览、报告会、座谈会等,将知识传播到各个年龄阶段和社会层面,积极号召各界人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野生动物救护及科普事迹被新华网、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并且进行报道。

此外,团队在孟教授的带领下,还进行着疫源疫病监测、鸟类环志、湿地研究等工作,为国家、省市野生动物救护提供了大量的监测数据。2003年以来累计救治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0余种,1700余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荣获“河北省教育科普基地”“全国重要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预警试点工作实施单位”“全国鸟类环志先进单位”“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

扎实的绿色育人实践结出了人才培养累累硕果。生物技术专业郭臣臣、黄旭文同学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出发发明的“一种梯形节水花盆”得到授权,获国家专利。在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生们团结协作,斩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河北省第二届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比赛、河北省科普讲解大赛暨全球科普大赛选拔赛等多项赛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喜报频传,展现出过硬的专业本领与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风采。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生命科学学院延续以往辉煌战绩,45名学子登顶,16人进入双一流名校序列。在服务社会方面,学生们也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多名同学组成志愿者团队,跟随教师团队积极参加野生动物救护和鸟类放飞活动,数次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子投身抗疫前线,配合医务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刘杰、王浩鑫、印祎婷等多位同学荣获“抗疫大学生志愿者”“最美大学生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同时,由于社区实践活动和野生动物救护活动在社会赢得很好的美誉度,JDB电子官网生命科学学院荣获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第五届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品牌”荣誉称号;河北青年公益行动评选活动荣获“公益贡献奖”。生命科学学院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结语

“绿色育人”之路的探索是一项涉及办学理念、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探索过程中,作为地方院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准确认识学校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大绿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拓展实践渠道,全方位开展育人活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生态保护意识、有可持续发展观、有专业能力素养、有环境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中国发展新理念: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3]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

[5] 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6]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

[7] 王贺锋. 应用型高校“绿色教育"的目标与价值期待[J]. 许昌学院学报, 2019, 38(4):144-146.

[8] 刘伟. 深刻领会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22):4-5.

[9] 王江波.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10] 徐进, 季林丹, 王晓东. 开展绿色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 环境教育, 2018,(8):69-73.

[11] 杜书廷, 周颖杰. 地方院校绿色教育的思考与体系构建[J]. 许昌学院学报, 2018, 37(10):75-79.

[12] 高海洋.立德树人视域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94-97+101.

[13] 游耿林.基于绿色教育的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重构——以三明学院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4):76-80.

[14] 王占娣,王美佳,李亮星.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57+61.

[15] 付海莲,许亚男.基于校本资源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探析——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教育,2019,(12):4-5.

[16] 何志武.高校绿色教育的导入机制探讨[J].绿色科技,2021,23(11):225-227.

[1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02).

Two Lines and Five Dimensions:Exploring Gree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Key Competencies

——Taking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Fu-chun,LI Meng-r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Cangzhou,Hebei 061001,China)

Abstract:Implementing green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entry point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Taking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gree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ey competencies training,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green education.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激励我校教职工躬耕教坛、至诚报国(八)

下一篇:我校与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