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6月1日,风景如画的师院校园静谧祥和,整洁清爽,展现着狮城学府的文化魅力。全校一万三千多名师生员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着从首都来沧的100多位贵宾: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闫晓明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央广“坚定信念敬畏话筒”主题培训在我校举行。培训内容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作学术报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闫晓明作动员讲话,参观齐越教育馆,齐越之女、中央直属机关副研究员齐虹,教育部语用司司长、齐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姚喜双和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王晖等授课。培训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忠颖主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0名播音员主持人参加培训。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永山,省语委副主任、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沧州市领导杨慧、梅世彤、宋有洪、贾发林、赵学明、梁英华出席培训活动。此次培训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影响之广,堪称我校历史上的第一次。
为配合搞好这次培训,全校干部师生在党委书记陈西峰领导下,分工合作、协调联动、组织得力,确保了培训活动紧凑流畅,顺利圆满,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取得了理想的预期效果,赢得了一致好评。
接待活动虽只有两天,却凝聚着校领导和干部师生一个半月的心血汗水。在这场庄严的“国考”面前,师院人用殷红的心血书写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用晶莹的汗水擦亮了师院品牌。
为了探寻“迎考”背后的秘密,校报记者兵分三路,采访数日,听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幕后故事。
直面“大考”精神振 全校紧急总动员
4月16日,陈书记接到一份重要通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组织播音员主持人到我校培训!这件大事、喜事不期而至,几乎让他激动地一夜无眠。为迎接这场大考,学校成立了由陈西峰为组长、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方案明确由副校长牛芙珍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培训活动的总协调,党政办主任赵振岗协助工作。副校长王双库、云电军、庞若通分别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后勤保障、会务、学生管理和学校安保,纪委书记吴国君负责接待工作。领导分工明确,思路清晰,精心谋划,严密组织,为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领导小组调兵遣将,从全校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在学校党委和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着“各点有人、分工负责、环环相扣、密切配合”的原则,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从整体布局到细节监控,校领导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了尽可能减小齐越楼四楼会议室的噪音,党委书记陈西峰亲自调度,买来地毯对会议室的地面和主席台进行了重新铺设;为去除因铺设地毯而带来的房间异味,又专门购置了空气净化器安放在会议室。这些工作都是在学员入校的前一天完成。为保证铺设质量,党委书记陈西峰、副校长牛芙珍、王双库亲自监工一直到当天晚上10点多钟,就这样陈西峰书记还是担心会议室有异味,又安排把会议室所有门窗都打开。负责会务的云电军副校长十分关注细节,他每天提前两个小时来会场检视,从会场卫生到桌面布置,就连每一瓶水的位置都要亲自调整。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起草接待方案、制定日程安排到编印培训手册,主动地、不厌其烦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教育厅、沧州市委宣传部、沧州市委接待办等单位联系请示,很多次都是在深夜还在接听电话、反复沟通,仅修改培训手册就达20余稿。各部门处室以及各学院老师分工明确,精细配合,在工作岗位上严阵以待,毫不松懈。这次接待活动,充分体现了参与人员“孜孜以求、团结奉献、精益求精、敢于胜利”的师院精神,展现出全校师生的精气神、正能量、向心力和凝聚力。曾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文艺处干部的王旭感慨道:“到沧州师院参加培训,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当年‘广院’冲刺改建中国传媒大学的劲头。建设齐越教育馆体现的是‘师院速度’,而打造齐越传媒学院展现的是师院人超前的眼光和实干精神。师院创作的话剧《热土难离》,更体现了师院人的用心和认真,师生的表演水平不亚于专业演员。”
用极致服务打造精致结果
做好接待服务,是各项工作之首,也是彰显师院形象的重要一环。从人员沟通、跟车服务、酒店接待、餐饮安排到会场引导、陪同送行,每个环节都要求细致周到,衔接流畅。作为接待领导小组主任,副校长牛芙珍多次召开调度会议,明确提出“跟车细致,服务极致”的要求。
在总体接待安排方面,纪委书记吴国君坐镇酒店协调指挥,王俊国、王竹承负责酒店接待、餐饮安排,李健、齐洪波负责住宿房间安排,刘贵振、唐多昌负责会场会务,杨勇、白承印负责车辆调度和接站送站,马占武、张金峰负责人员联系和服务对接,白晓清、沙莎负责齐越教育馆的接待解说,他们像忠诚的战士一样,全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了整体接待工作的秩序井然。“每一名老师对接一个楼层的8—9名学员,进行入住引导、用餐提醒、协助办理退房手续。我们的老师都做到了工作细致零失误。”白晓清自豪地说。张金峰说:“这几天,负责接待的老师们十点半前没回过家。一些青年教师家里有孩子,但都没有抱怨,都在早晨6点半之前及时到岗。”
齐越传媒学院全员出动 承担了酒店接待的任务
孙洪杰、李秀荣、白琳三位老师负责跟车服务。作为第一批接触培训班的师院人,三位女将格外用心,提前演练流程规范。具有礼仪接待经验的孙洪杰老师精心准备了欢迎稿,在车上就向学员们介绍了我校校情。由于住宿房间位置的特殊性,三位老师提前发送提醒通知,避免了学员找不到房间及迷路等情况。学员们订票回程时间不同,三位老师又及时与酒店餐厅协调,直至送走所有参训人员。
会场内外,随处可见一列列穿着青花瓷礼服的大学生礼仪团队,这是由大学生传媒中心与校团委礼仪队组成的20人服务团队,阳光下,她们晒得出了汗,但为了集体形象,她们顾不得擦拭。她们的热情微笑和周到服务成了师院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培训活动开始的前一周,宣传部部长袁灵芬便开始筹备礼仪服饰,几经周转,为礼仪人员借到20套洁净崭新的旗袍。活动的前两天,礼仪服务同学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工作。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上课时间,5月29日中午,袁灵芬放弃休息时间,紧急召开了工作分工会议,将工作落实到每位礼仪队员的身上,具体到每天的上岗时间,每一个时间点的接待,每一个时间点的送离。为了避免大家服务时间太长脚出现不适的状况,袁灵芬体贴的嘱咐大家穿上白色的高帮运动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达到鞋的统一,礼仪服务的同学们主动买鞋,两两一组,达成一致,吕东月到校外为全部礼仪队员选鞋买鞋,到5月30日中午,20名礼仪服务同学着装一致,穿戴整洁的出现在齐越教育馆北门,进行第一次服务演练。袁灵芬就站姿、手势、微笑、应答做了具体指导。她反复叮嘱同学们:“在这次最隆重的活动中,贵宾到来,你们的动作表情一定要发自内心,眼神也要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你们的微笑是师院最美的风景;你们代表着师院大学生,一定要有自信,因为你们是最美师院人!”
礼仪接待不仅要热情周到,还要灵活细致。文学院院长吴艳华、教务处长吕炳君、评建办王欣艳老师分别承担对接齐虹女士、王晖(河北省语委办主任)和王晖(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的任务,她们的细心贴心令当事人感动。5月31日上午,年逾古稀的齐虹老师上午讲完课,回到宾馆处,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头痛,一直陪伴左右的吴艳华及时照顾她吃下降压药,又陪她用了午饭,因担心她血压不稳,吴艳华就一直陪在她房间照顾一中午;王欣艳和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王晖是大学同学,欣然接受任务后,不仅做到了各个环节的联系沟通,而且考虑到学校车辆紧张,还开着自己的车把王晖主任送到了高铁站。31日晚,话剧演出开始前,女学员郑晶突患感冒发烧,得知情况的袁灵芬及时给送来了感冒药。6月1日,培训活动结束后已近10点,大部分学员订的是10点27分的高铁,一位学员因上洗手间未赶上送学员前去高铁站的大巴车,处理善后的袁灵芬二话不说驾驶私家车快速把他送到了高铁站,赶上了即将发动的列车……师院人所有的一切真挚服务让学员们真切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馨。
5月31日晚,话剧《热土难离》如期举行,台上演员倾情投入地演出,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精彩之处,掌声不断。在观众席中,有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却高度紧张,密切关注着会场上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他就是学生处处长韩希民,此次他“领的活儿”是负责话剧演出的会场组织,“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会场的安全有序代表着我校的面貌,师生的素质和精气神,稍不留神就出差错。”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他没顾得上看戏,却是舞台下“戏份”最多的一个。
话剧正式演出前夕,副校长庞若通曾两次召开各学院书记紧急会议,强调秩序、纪律,要求同学们增强文明意识。同学们做到了,领导嘉宾入场全体起立鼓掌,演出过程中,精彩之处掌声雷鸣。展示了我校学生向前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话剧重演赢点赞
5月17日,深夜23点59分,当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美院党总支书记、《热土难离》导演于焕强激动地拿起手机,在该剧演职人员微信群“咱们村里的人”中发了一条信息:
“乡亲们,定于5月31日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演出,请大家做好准备!”
一石激起千层浪。兴奋激动洋溢在每个“村里人”的言语之间:
“真的么?”
“厉害了,我的师院!”
“太棒了,乡亲们明天见!”
......
调整角色、收集道具、熟悉舞台,历经两周排练,《热土难离》再度精彩上演,惊艳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大咖”们。看过演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贾际先生说:“作为齐越老师的学生,我看了话剧很感动。四件小事真实感人,演员表演质朴,‘热土难离’的主题表现得很好。”
自信源自对角色的理解
全剧有台词的演员21位。那些“老演员”身经百练,经过12场正演,他们的表演已是熟门熟路,达到了“业余演员”的“专业水平”。这些自不必说。单说首次上台的新演员的故事,就足以证明师院人的精神面貌和艺术素质。
由于原扮演万里的张海燕教授出访国外,饰演万里的重任就落在了科研处处长王建珍教授肩上。谈到出演万里的经历,王建珍脸上带着微笑说:“首先,我跟万里老师都是知识分子。第二,我熟悉万里老师。第三,我学的是文学专业,朗诵是我从小的爱好,所以我觉得有底气扮演这个角色。”王建珍将自己扮演万里的心得归结为三点:底色、基调、底蕴。
“万老师给我们上过课,在生活中也有交往和接触。所以排练时,万里老师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面前。”王建珍说,在她心目中,万里老师是一位个性温和、声音甜美、散发着知性美的知识女性。这种印象为她的表演打上了一层底色。
王建珍说,舞台上的神态、语速、语气、声音、表达需要充分感受角色心境,不断打磨:“万里老师是一位来自大城市的三十多岁的女知识分子,但却以右派的身份下放到姜庄子,远离家人,远离三个年幼的孩子,远离自己热爱的工作,我能体会她当时的心情。这为我的表演方式奠定了基调。”
“万里老师出场的情境是告别,她的情绪是低落的。但谈到自己的播音岗位和孩子的时候,情绪就爆发了。经过齐越先生的教育和鼓励后,她回归平静,变得坚定、坚毅。在整个过程中,情绪由低落到爆发再到坚定,需要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恰到好处地表达。”王建珍说,她没学过表演,但在导演和同事帮助下,她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务。
角色有AB 奉献等量级
演出中,剧中的“小鲜花”——“小霞”的表演流畅自然,言语活泼可爱,行动风摆杨柳,扮相俏丽清纯,赢得阵阵掌声。而观众不知道的是,就在演出开始前一小时,“小霞”——法政学院教师李冬冬还躺在医院里。接到协调电话,她强忍腰痛爬起来,在家人的帮助下,直接从二医院骨科的病床上赶到了舞台。原来,体重不足九十斤的李冬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最近胃部也时常不舒服。但面对重要的演出任务,这些顽疾对她来说变成了微不足道的“轻伤”:“这次和以往不一样,观众都是明星大腕。我已经演了12场,已和演员达成了默契,灯光舞台音响也都熟悉。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表演也是学习齐越精神嘛。”面对记者的感动,李冬冬浅浅一笑。事实上,像李冬冬这样带病排演的何止一个!“村支书”刘忠秋因病住院治疗,只要一排练他就跑到舞台上。去年远赴华西村演出,他一直穿着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当初大家还以为他怕冷。殊不知他刚从医院输液回来就踏上了远征。另外,因为在台上基本处于“喊话”状态,剧组有一批嗓子疼痛的“患者”。于焕强导演身上总是带着一盒喉宝或清咽片,不但他自己享用,还供大家共用。演出前夕,于导又感染了重感冒,胃出血的毛病也犯了。于导的拼命,让很多演员看在眼里,疼在心中。饰演望龙的青年教师刘鹏感慨道:“第二幕中,有一个片段是齐越体力不支,在砸夯中晕倒。有一次排练时,感觉于导真的是体力不支,有些踉跄,假戏真做了。导演这么拼,我们能不卖力气么?”
教育学院辅导员张晓璇是剧中晓霞的“B角”。虽然未能上场,但回想排练情景,她的激动和喜悦仍溢于言表:“第一次接触话剧,压力山大。第一次排练前,我反复琢磨剧本,但一上台依然不知所措。‘于导’和‘老演员’都很照顾我,即便忘词、错词,大家也都主动地配合我。大家的鼓励、帮助让我享受到了表演的快乐,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师院人的凝聚力。剧组认真、负责的团体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不论A角、B角,台词多、台词少,奉献都是《热土难离》的主旋律。“每天下午排练,时间不够了就要晚上加班。包括群众演员,没有人有怨言,没有人提出加班费。”话剧总协调,宣传部长袁灵芬说。有一天,新“万里”的一场戏需要“吴大娘”王桂宏来配合。王桂宏有事在家,接到电话后说“我马上过去”。但半个多小时也没见人影,正当袁灵芬要打电话催她时,满头大汗的王桂宏到了。原来,电动车半路上没电了,一时半会儿也叫不到出租车,为了不耽误演出,年过五十的“吴大娘”只好推着百十斤的电动自行车一步步地往学校走。走到了医专门口的时候,王桂宏撑不住了,只好打电话通知爱人郭玉华开车过去接。“不算啥,全当锻炼身体了。像我这样的事咱剧组还有很多,大家都把这部戏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王桂宏淡淡地说。
理工男秒变“彪哥”
接替退休保安员岳培元、人事处长李健扮演憨厚直爽的“彪哥”,对于带着一副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机电学院辅导员刘文慧来说并非易事。“演话剧对我这个‘理工男’来说真是一个挑战。想诠释好‘彪哥’,就要够夸张,但又不能太过,过了就脱离角色性格。我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沧州人,能说一口地道的沧州方言。”为了熟悉台词、动作,刘文慧经常在排练间隙向王桂宏、刘红梅等“老演员”请教,在家里和爱人说话时,也时不时冒出一段台词。“在学校和家里我一直都说普通话,导演要求我用沧州话说台词,开始还真不太习惯。而现在,我能熟练做到普通话和沧州话的无缝切换了。”刘文慧笑着说。为了不缺席排练,周末加练时他只能把不满一周岁的女儿带到剧场。对此,乐观的刘文慧竟戏称为“提前接受艺术熏陶”。
台词虽少感情深
15级数学应用专业的学生呼文婷是这批新演员中最年幼的一位。即便只有四句台词,她也是一字一句反复推敲:“我一上场,要喊一声‘诶!’引起全场注意,排练之初我用嗓子发声,但是带上话筒后效果并不好。刘梦儿师姐就告诉我要用胸腔发声。练习几次以后发现真的不一样!”谈起台下的故事,说最令她感动的是“吴大娘”王桂宏教授和“下放艺术家”付媛媛书记,每次排练都耐心地帮她编辫子,做造型。她说,每逢两位老师温柔的手指触到她的头皮时,她心里总有一种“麻麻”的感觉,这种奇妙的感觉正是母亲的慈爱和老师的关怀凝成的“冲击波”啊!“排话剧的时候很温暖,和老师完全没有距离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互相帮助。于导演不厌其烦地给我说戏,“吴大爷”路玉才老师经常在细节上指点我。”演出结束后,呼文婷长舒了一口气:“演戏的感觉真是奇妙!之前看了那么多场话剧。没记住几句台词,今天演了一次居然记住了所有人的台词!谢谢领导!谢谢老师!”
竭诚奉献保平安
5月31日清晨,绿色的校园分外宁静。甬道上少了几分汽车的穿梭,却增添了很多骑着自行车的身影。“过年后就没骑过自行车,今天趁机活动一下,出点汗,好极了!”为响应安全处“绿色出行”的号召,校报总编刘用良给自己的私家车“放了假”,重新骑上了阔别已久的“飞鸽”。 其实,今天像他这样“弃车简行”来校的还有很多,为的是给学校减轻一点交通疏导压力。
“我们遵照庞校长指示,对师生做了思想动员,提倡绿色出行,骑车、乘公交或拼车,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校内交通拥堵的情况。我们还调整了机动车和自行车停放问题,尤其是对齐越楼东西北侧道路做出严格规定,清理道路,既方便领导和专家参观校园,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安全处处长单勇说。在迎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及央广一百名播音员主持人的重大活动中,师院安全处干部职工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以满腔热情守护着校园的安宁,圆满完成安保任务。主管校园安全和学生工作的庞若通副校长亲自坐镇指挥调度。他责成单勇安排安全处相关人员从早晨7点就在各路口盯守,引领车辆,疏导交通。单勇驾驶着巡逻车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巨细无遗,防止校外不明人员进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沧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丽和接待办的同志多次就有关问题与我校进行协调、沟通、联系,市委常委、秘书长赵学明还专门召集由市直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协调会,就相关工作安排部署,并提出纪律要求。市公安局对安保问题高度重视,提供了强有力的警力支持。正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指挥,为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人职务高、人员多,安全工作不能有任何疏漏。为了这次安全保卫工作,我们拟定了方案,并通过qq、微信等方进行通知。接到通知后,各学院部门都积极配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安全处干部闫清忠说道。除了协调安保力量,闫清忠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在《热土难离》中扮演为齐越送行的“县委郭书记”。安保任务虽然繁重,但闫清忠从来没有错过彩排。活动准备期间,总是能见到他身着笔挺的中山装,脚踩黑布鞋奔波于后台和安保现场的忙碌身影。
“为了这次安保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安全工作处人员上下全体出动,全天站岗,毫不懈怠。中午大伙儿没午休,吃午饭也是轮班倒,做到领导所到之处,清场工作及时,防保加查工作也非常到位。”单勇感慨道。
后勤无小事 细节见水平
后勤保障是整个培训的支撑。负责校园卫生环境和后勤保障的王双库副校长从四月初接到任务消息时就一刻都不敢放松,经常在校园各个工地上指导调度、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进展和质量规格。从整场活动的水、电保障,车辆的顺利通行到校园建筑、环境的整洁、完善都离不开后勤人员幕后的辛勤付出。
谈到培训活动,后勤处处长赵印岐总有一种自豪感:“活动结束前,后勤部门一阵紧忙活;活动结束后,后勤工作仍要紧忙活一阵。”
为了把学校最靓丽的一面展示出来,后勤管理处加班加点,尽可能把学校的工程收尾。如正在建设中的大学生创业中心,经过连续几天的日夜修建后终于赶在活动当天以完整“面貌”展现出来。赵印岐说:“车队所经过的路线,一定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后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全盘考虑,学校目前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大大小小有十多个,免不了会产生大量扬尘。为破解这一难题,后勤管理处开动智慧,经数轮“谈判”,责成工程队“谁生产,谁解决”。“大概有两万方土吧,要是咱们自己清理至少需要20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们就联系对外承包的工程队,让他们自己清理干净,并在5月29、30日中午和晚上派专人洒水,防止扬尘。”之所以选在中午和晚上,是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在学校活动人员较少,不耽误正师生正常活动。室外问题解决了,赵印岐、徐晨等干部职员“转战”室内。齐越楼四楼会议室桌椅不够用,跑去各学院借;没有地毯,专门去买库存久的,为的是减少异味;会议室内装修气味重,买净化器、定时开窗通风;这些小事一样也不能马虎。其中最让他们劳心的是会议室的气味。“来的都是各级领导和中央台播音员,自然要严格把关。”为保证会场通风散味,赵印岐连续几天晚上都很晚回家,尤其在会议前一天,晚上十二点才到家,第二天早上五点又回来,看通风的情况。工作人员反复调试,将空调和开窗结合到最佳程度,甚至精确到到底要开关哪扇窗户,可以既让人感到舒适也让人闻不到气味。“那几天自己总是趴在地上闻味道,稍微一不对劲马上采取措施,就差天天拿个扇子坐地上扇了。”赵印岐笑着说,“就这样细致,陈书记还能挑出毛病,而且挑出了专业水平。陈书记对我和徐晨的电话号码记得很熟,有时他还让别人给我打电话布置任务。陈书记一给我打电话,我就心惊肉跳,不知哪儿又出问题了。”
后勤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李金鑫、党总支书记迟建文对此深有体会。把所有工作做在前面是后勤服务工作的宗旨。在培训班到来前的几天,李金鑫、迟建文等一行人开始对水、电设备进行严密筛查。他说:“保障用电用水是头等重要的,我们联系了市电力局,派来了紧急供电车,还派四名工人24小时守在齐越楼供电室,同时叫停一切工程,防止工程建设时破坏到管道。在用水方面,我们则合理配置,协调绿化和生活用水。”为保证安全,在会议前一天,专业人员仔细排查了齐越楼电梯的故障。室内卫生、厕所卫生也由保洁员打扫了一遍又一遍,真正做到了厕所内看不到脏物,闻不到杂味。活动期间,李金鑫、迟建文等人还驻守在超市、食堂、快递站等地严格调控送货车辆的进出,在他们的调度下,保障了来校领导的车辆顺畅。
正是由于这些细致入微、紧张有序的科学安排才能使所有工作都在活动当天完美呈现。
国字号“大戏” 影响无限极
在校党政办主任赵振岗的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整齐地粘贴着6月1日《沧州日报》头版头条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齐聚狮城 “坚定信念敬畏话筒”主题培训在沧举行》。足见这件大事在他心中的分量。他见证过2006年3月沧州师专新校址奠基、2010年3月学校晋升本科院校,今年初夏又亲身参与了在我校“演出”的这场“国字号大戏”。从中可以窥见“国字号”培训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他深有感慨地说,接待央广培训的成功,为12月18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闻讯赶来的我校文学院2002届校友、沧州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播王磊说:“从日报上知道中央电台播音员来培训了,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啊!母校承办这样大型的培训活动,真了不起!”
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教授赴国外访学,万里之外的她仍牵挂着这次培训活动,并在微信群上发红包鼓励剧组演员。这“漂洋过海”飞来的红包让剧组人员分外珍惜。
从微信上得知此次培训盛况,齐越先生当年的助教、原北京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委员会主任、外语台台长北原(刘洪庆)说:“刚听中央台广播,台长带队参观齐越纪念馆,并发表讲话。学习齐越精神可以让中央台思想业务双提高,这是人民期望的。你们通过努力付出,为国家广电事业留住了根脉,功在当代,德彪千秋!”
全校上下一盘棋,团结奉献奏凯歌。2017年初夏我校成功承办央广培训,必将成为校史上熠熠闪光的一页,并辐射出恒久的影响力。
在6月2日召开的校党委常委扩大会上,校党委书记陈西峰同志热情表扬了担当此次培训班服务和表演话剧的全体人员“听从指挥,顾全大局,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四个意识”观念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擦亮了沧州师院的品牌,在全校师生和全市人民面前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